新国学网:悲剧英雄李广:大丈夫有仇必报(2)

编辑:Jina 来源:网络
 
于是李广只好忍气吞声蹲在灞陵城下等待天亮。
那个夜晚一定是李广人生当中最屈辱、最闹心的一个夜晚,甚至比他曾经带领一百骑兵对峙匈奴数千铁骑的那个夜晚更加难熬。当年的李广毕竟拥有权力、尊严、荣誉和骄傲,而此刻的李广孤身一人,茫然四顾,陪伴自己的只有无尽的黑夜。
如果没有后来匈奴的再次入侵和汉帝国的军事失利,李广对灞陵尉的仇恨可能只能永远埋藏心底了,除非同归于尽,否则一个平民怎么可能报复一个县级干部?
“居无何,匈奴入辽西,杀太守。败韩将军。韩将军徙右北平,死。于是上仍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的入侵和韩安国的失败让武帝想起了下岗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再次恢复了右北平太守的职务。
匈奴来了,灞陵尉离死不远了。
李广上任后向皇帝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不是级别待遇也不是粮草辎重,而是向武帝指名道姓要灞陵尉到军前效力。这样的时刻,武帝当然不会拒绝前线的军区司令调一个县级干部到前线协助工作的要求,于是灞陵尉很快就到了李广的大军,很快就掉了脑袋。“广请灞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客观地说,灞陵尉的确死的实在相当的冤枉,平民李广的one night in 灞陵就让坚持原则的灞陵尉丢了小命,这灞陵尉还是人干的活吗?当然这是灞陵尉“小我”的客观,如果从帝国国家机器中的“大我”来看,这样的结果也非常客观。在战争频繁的年代,“小我”永远需要牺牲,成全国家的“大我”,这才是最大的政治觉悟。灞陵尉的性命是小我,右北平太守的仇恨是大我。
当然,李广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仅仅因为自己的个人恩怨就杀掉灞陵尉仍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从李广杀灞陵尉的事件来看,李广这事做的实在是二球,跟灞陵尉半斤八两。如果换个人完全可以派灞陵尉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找个茬把他名正言顺地杀了,甚至可以更阴险地借匈奴的手干掉灞陵尉再给他追封一个烈士的称号。但是李广就是这样耿直,连狠毒也如此耿直,这样的人让皇帝也哭笑不得。李广杀了灞陵尉主动向武帝承认错误,要求处分,为了跟一个县级干部赌气,李广居然押上了自己来之不易的再次上位的机会。
武帝的回答不仅非常具有理论水平,而且洞悉人心,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帝国第一首长的政治境界高度和思想工作的深入的确不愧于武帝这个称号。
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轼,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行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惮乎邻国。夫抱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所旨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刘彻这段话说的太有才了,主要有四层意思:第一是让李广明白自己的定位,将军就是帝国的爪牙,只有用你的时候才需要你锋利,不用你的时候你最好老实点。第二是指出李广的错误,著名的兵书《司马法》都说了将军应该抛弃自己的个人情感,登上战车就不能扶着轼(车前面的横梁),家里死了亲人也不能穿孝衣,这样才能服众带领三军战无不胜,威震匈奴和邻国。李广你再反省一下自己,为了跟灞陵尉赌气就公报私仇、毫无顾忌,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第三是卖人情,你犯的错误根本不是写个检查就能过关的,应该摘掉帽子光着脚来磕头请罪,可是这不是我刘彻想看到的。你要面子我就给足你面子,这些都可以免了。第四是提出希望,现在你李广已经在右北平上任了,你不是自负很有本事吗?我就期待你在右北平迎来硕果累累的金秋。这番话既打击又肯定,既鞭策又鼓励,既严肃又活泼,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用意可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其效果可谓深入浅出、恩威并用。刘彻这段短短一百四十一字的讲话充分显示了历史上知名皇帝刘彻过人的驭人之术,以及过人的领导智慧和心机,不愧是中国历史上与秦始皇比肩的征服型领袖。
这次李广又欠了武帝一个天大的人情,如果让李广脱帽赤脚磕头请罪比杀了他还可怕。
只是欠了皇上这么大的人情到哪辈子才能还得清啊?
 
记得有个学者评论李广杀灞陵尉的典故的时候说李广太狠毒,让汉武帝都有些心寒甚至忌惮,以至于对李广后来的命运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对此我却不敢苟同。实际上,作为自负神勇的帝国第一英雄李广,应该是从灞陵尉事件以后通过学习武帝的讲话精神才真正从心理上被刘彻收服,而在此之前李广对这个儿辈的老板的服从仅仅是出于对前任老板的尊重和忠诚。死了一个灞陵尉,换来了李广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敬畏,对刘彻和帝国来说灞陵尉的脑袋太有价值了。
李广果然不负刘彻的殷切期望,顶住了匈奴的疯狂进攻和嚣张气焰,再次创造了右北平安定、和平的局面。
史书记载“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郡。”
李广杀灞陵尉事件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但是李广杀灞陵尉以后武帝刘彻对此事的处理以及他那段精彩的一百四十一个字的讲话却没有在《史记》中出现,而只有《汉书》中才有记载。我认为这段讲话是最能体现武帝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重要史料,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忽略让武帝作为历史上著名皇帝的光彩大打折扣。甚至让更多后世读者在看待李广家族与武帝几十年恩怨上更多地倾向了悲剧色彩的李广。作为历史爱好者,我不得不怀疑这与太史公的小JJ有关,可见统治者要想青史留名就必须尊重知识分子,否则那如椽巨笔完全可以来个技术上的误差让千古大帝自食其果;作为太史公两千年以后的粉丝和一个正常的男人,我对太史公这种处理却非常理解,李广杀了灞陵尉不影响李广作为名将的风采,司马迁遗漏了领导重要讲话也不影响后世对他的崇拜。
毕竟从心理和生理上来说,他们都曾经是和你我一样的男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丈夫,悲剧,李广,英雄,有仇必报大丈夫 悲剧 李广 英雄 有仇必报
下一篇:50年代生活印记(5):中山装取代了西装和旗袍||上一篇:盘点中国古代名相(四)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