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悲剧英雄李广:帝国的英雄标准(2)

编辑:Jina 来源:网络
 
这一年,大将军卫青统帅大军从定襄出击匈奴,李广以后将军的身份参与了出征。
通过文景两代的休养生息和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历练,汉帝国的军队积蓄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战争资本,这次出征汉军斩获颇丰。“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这次匈奴的脑袋和俘虏再次成全了一批帝国的军事干部,很多年轻同志得到了封侯,从此依靠或大或小的封地进入了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而李广的这次出征更像是一次驴友的野外旅行,——自始至终匈奴都没有出现在李广的视线当中,李广经过长途跋涉最后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洗净征尘,一无所获。
又过了两年,元狩二年,李广再次以郎中令的身份带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这次李广的搭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这时的张骞因为协助大将军卫青征讨匈奴而立了大功,已经被封了博望侯。后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再次发生,当郎中令李广和博望侯张骞兵分两路深入匈奴腹地几百里的时候,匈奴左贤王率领的四万铁骑突然出现在李广的周围。
四千对四万,这个数字对比对李广军中的所有人来说意味着两个字:死亡。
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初夏的那个下午。
当天的天气相当晴朗,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问题是白云下面跑的不是几匹马儿,而是四万多匹战马,这就让人们不由得胆战心惊了。
“匈奴!是左贤王的旗!”,有人惊呼。
四千个人的舌头在一瞬间彷佛被炙热的太阳烤干,四千个人的尊严被匈奴剽悍的铁骑践踏在畜生脚下,死亡的焦灼气息在年轻的汉军中迅速蔓延。
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一个人的恐慌是自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四千个人一起恐慌那就足以构成灭顶之灾。
这时至少有两个人没有感到恐慌,而是感到愤怒。他们是老李家的两个男人,一个是李广,一个是李广年轻的儿子李敢。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灾难,说什么都是废话,只有果敢的行动才能稳定军心。
李广看了儿子一眼,父亲坚定而愤怒的眼神激活了李敢体内继承的战争荷尔蒙。
“谁跟我来?”,李敢大喝一声,拔出战刀,两腿一磕战马,单人独骑窜了出去。
在李敢的身后又有几十个年轻人跟了上去,他们是李敢在军中的死党,此时坐视不顾必将带来比死更可怕的耻辱。
四千个恐慌的年轻骑兵在阵前看到了有生以来最震撼的场面,——几十个和自己一样年轻的伙伴在李敢的带领下像箭一样射向大海一样辽阔的左贤王大军。
很快李敢带领的勇士们仿佛沉入大海的小船,消失在黑压压的匈奴铁骑当中。李敢杀入的敌阵左侧骚动了起来,对面那淹没一切、不可一世的匈奴铁骑组成的大海终于开始涌动。
远处传来兵器的碰撞和恐怖的惨叫,这样的视死如归的突袭勇气固然可嘉,然而理智一点看待这个问题,这种突袭又与自杀有什么区别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英雄,帝国,悲剧,李广,标准英雄 帝国 悲剧 李广 标准
下一篇:盘点中国古代名相(四)||上一篇:克勤克俭德业进——谈古人的勤俭观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