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大汉帝国比喻成一个大型黑社会组织,那么李广在这个组织里的作用是看场子的角色,而不是出去砍人、收帐的角色。但不公平的是,这个组织的价值导向和人力资源制度只奖励出去砍人的兄弟,而对于看场子的功劳却视而不见。从积极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鼓励进取的价值导向,如果人人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那么帝国也许就根本不需要看场子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从积极的角度考虑的事情完全是一种完美主义的想象。如果从黎民百姓、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考虑,这种价值导向反映的是一种残忍的帝国主义思想,——帝国对因为匈奴野蛮入侵而被屠杀劫掠的平民的苦难视而不见,导致了帝国对李广这位看场子英雄的价值的视而不见。
帝国只关心英雄们的雄才伟略、快意恩仇,直到今天史学家们和文化人士津津乐道的仍然是卫青、霍去病远征大漠,斩杀匈奴数万的数字。而对这一百年间遭受战争涂炭的边塞平民的苦难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即使在司马迁这位富有人文情怀的史学大师的巨著《史记》里,在历次匈奴入侵的劫掠当中边塞平民遭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仅无从考证,甚至是只字未提。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口号出自汉武帝之口,至今仍然让不谙世事的热血青年激动神往。热血沸腾的青年们在引用这句豪言壮语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那强汉,而其他令自己不爽的一切都可以虽远必诛。因此年轻人钟爱这句名言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年轻的人们每次说起汉武大帝的这句名言都能在心理上获得一次穿越历史的快感,更加牛比的是一切遭到挫折的凡人都可以与两千年前的千古大帝一起快意恩仇,在幻想中同步高潮。
但在扶栏客看来,这话颇有要脸不要命的意味,——当然英名神武的皇帝要的是自己的脸,不要的是别人的命。
可以想象在李广镇守右北平等地的时候,由于飞将军的威名导致匈奴“数岁不入”,百姓因此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所以不难理解,当后来这位白发老将自刎于大漠之后,当噩耗传来,大汉帝国的子民为什么自发地举国哀悼。人民不会也不应该忘记李广,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疯狂时代,因为有了这位神奇的飞将军,多少百姓免遭杀戮迁徙,多少家庭免遭颠沛流离,多少孩子可以长大成人。
遗憾的是,甚至连对李广推崇倍至的司马迁对其如此伟大的功德也处于完全的无意识状态,——这个民族后来两千年间杀戮轮回、治乱复始的命运可想而知。
当然这并不能怪司马迁,事实上,即使是当事人李广当时对自己的价值也是茫然不知。按照李广射杀猛虎的武功和胆色,加上手下士卒“为之死”的团队战斗力,大汉帝国以砍杀匈奴首级论功行赏的制度其实对李广来说是非常公平的。但是奇怪的是,李广仿佛天生不具备主动出击、斩敌擒虏的能力和运气。事实上在李广的军事生涯当中,凡是抵御匈奴进攻都能迎难而上、克敌制胜,而主动出击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寡不敌众。
元朔六年,到这一年汉武帝登极已经十八年了,这是个吉利的数字,然而汉匈之间的战争仍然看不见尽头。
关键字: 内容标签:英雄,帝国,悲剧,李广,标准英雄 帝国 悲剧 李广 标准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帝国只关心英雄们的雄才伟略、快意恩仇,直到今天史学家们和文化人士津津乐道的仍然是卫青、霍去病远征大漠,斩杀匈奴数万的数字。而对这一百年间遭受战争涂炭的边塞平民的苦难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即使在司马迁这位富有人文情怀的史学大师的巨著《史记》里,在历次匈奴入侵的劫掠当中边塞平民遭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仅无从考证,甚至是只字未提。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口号出自汉武帝之口,至今仍然让不谙世事的热血青年激动神往。热血沸腾的青年们在引用这句豪言壮语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那强汉,而其他令自己不爽的一切都可以虽远必诛。因此年轻人钟爱这句名言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年轻的人们每次说起汉武大帝的这句名言都能在心理上获得一次穿越历史的快感,更加牛比的是一切遭到挫折的凡人都可以与两千年前的千古大帝一起快意恩仇,在幻想中同步高潮。
但在扶栏客看来,这话颇有要脸不要命的意味,——当然英名神武的皇帝要的是自己的脸,不要的是别人的命。
可以想象在李广镇守右北平等地的时候,由于飞将军的威名导致匈奴“数岁不入”,百姓因此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所以不难理解,当后来这位白发老将自刎于大漠之后,当噩耗传来,大汉帝国的子民为什么自发地举国哀悼。人民不会也不应该忘记李广,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疯狂时代,因为有了这位神奇的飞将军,多少百姓免遭杀戮迁徙,多少家庭免遭颠沛流离,多少孩子可以长大成人。
遗憾的是,甚至连对李广推崇倍至的司马迁对其如此伟大的功德也处于完全的无意识状态,——这个民族后来两千年间杀戮轮回、治乱复始的命运可想而知。
当然这并不能怪司马迁,事实上,即使是当事人李广当时对自己的价值也是茫然不知。按照李广射杀猛虎的武功和胆色,加上手下士卒“为之死”的团队战斗力,大汉帝国以砍杀匈奴首级论功行赏的制度其实对李广来说是非常公平的。但是奇怪的是,李广仿佛天生不具备主动出击、斩敌擒虏的能力和运气。事实上在李广的军事生涯当中,凡是抵御匈奴进攻都能迎难而上、克敌制胜,而主动出击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寡不敌众。
元朔六年,到这一年汉武帝登极已经十八年了,这是个吉利的数字,然而汉匈之间的战争仍然看不见尽头。
关键字: 内容标签:英雄,帝国,悲剧,李广,标准英雄 帝国 悲剧 李广 标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盘点中国古代名相(三)||上一篇:盘点中国古代名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