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宫廷斗争如熬汤:“文盲”帝尧的出头之路(1)

编辑:Jina 来源:新浪读书
 

帝尧画像
 
尧,本名叫放勋,封地为唐。这是最早出现的“唐”字,经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乃热汤之意。好汤,必须借助于“熬”的功夫。放勋,其实就是一个最会“熬”的人,他不仅会熬汤,更熬住了被父母抛弃之痛,熬住了独守异地的寂寞,熬住了兄长夺位的危险。最终,他顺利地从放勋熬成了尧帝,成为“五帝”之首。
 
出生:疑似“一夜情”的结果
 
按说呢,这尧也是出身名门贵族,他的祖上就是闻名于当时的黄帝。他的爷爷颛顼帝、爸爸帝喾,一直在当部落联盟的头头,干得都不错,把反对派打得落花流水,而且统一了国家的法制和礼制。可惜的是啊,尧的出生有点蹊跷。说的再直白一点,那就是——尧可能是他妈妈一夜情的结果。
 
尧出生的时候,他的爸爸帝喾已经九十四岁了。懂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九十四岁的老爷爷,已经是垂暮之年了,怎么可能还老来得子呢?这里边大有文章。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史书上关于尧出世的记载中得出点线索来。当时,帝喾的三太太,也就是尧的老娘,跑去给帝喾讲故事,说啊,她一个人出门到河边去,遇上一条赤龙,驾着阴风,把她吓坏了。被吓着,事还小,事情大就大在,这三太太被赤龙一吓,就吓出了身孕。
 
如果把这故事讲给现代人听,怎么都觉得尧他娘给他爹讲的这个故事,有点编瞎话的嫌疑。这个赤龙也太厉害了,一阵阴风就把尧他娘给弄怀孕了。
 
至于尧是否是他娘一夜情的结果,至今没有历史考证,权当作者的一个猜测好了。这尧在娘肚子里整整待了十四个月才降临人世,着实有点不同凡响。虽然小尧长得眉分八彩,大下巴、尖脑壳,人见人爱,可他娘把这个大胖小子抱着送给帝喾看的时候,帝喾满脸地不高兴。他没有一点表示,只是送了个名字,叫“放勋”(“尧”是这个小子当了部落盟主的时候的名字,原来一直叫“放勋”。为了看官熟悉,下文就一直称呼“放勋”为“尧”)。
 
帝喾之所以能继承黄帝传下来的衣钵,把部落联盟弄得井井有条,绝对不是笨蛋。所以嘛,他知道自己有“戴绿帽子”的可能,自然不大喜欢小尧。但是,这帝喾还是个厚道人,除了送给小尧一个名字外,还给他划了块封地,让尧就住在那里,别回来,眼不见心不烦嘛。
 
而后,小小的尧就在“唐”地生活着。这“唐”地也不是很远,就在帝喾的办公地点——河南濮阳北边三百公里外。但是,不管怎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三百公里外的地方,不是有难言的苦衷,没有一个父亲愿意这么做的。
 
“唐”乃热汤之意思。尧,就在这个地方熬着他图霸天下的“汤”呢。
 
夺位:“熬”得了破宫殿
 
后世用“黄袍加身”一词来形容获得权位之容易。其实,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上,就上演了这一幕了,只不过主角不是赵匡胤,而是尧。甚至可以说,尧获得权位比赵匡胤还要容易。
 
在“唐”地,孤单寂寞时时袭击着年轻的尧。独坐茅草屋里,看着满天的星星,尧苦苦地思考着,父亲为什么就那么不喜欢自己呢?此时他心里的滋味该是多么难受啊。但这还不是最让尧伤心的,最让尧伤心的是,破旧的茅草房子既不能挡风雨,又不能防范野兽的攻击。假如遇到野兽的话,除了燃火吓唬,就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对付了。那时候的中原大地,可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人和野兽是真正地“和谐”相处的。野兽时不时就抓几个人,解决一下食物匮乏的问题;人呢,也会猎点野兽,吃它们的肉解解馋,用它们的皮毛做衣服,用它们的骨头做项链首饰什么的。当然,人很难围猎得了大野兽,因为那时连铜器都没有,除了石斧,就是石刀,狩猎的时候,人们甚至用石头砸。不可否认的是,那时,弓箭已被发明出来了,至于是否大规模推广使用,就不得而知了。后文将为大家介绍尧怎样利用后羿将异己分子射死的故事。
 
拿着石斧子,抓点野兽充饥,弄点毛皮穿衣服,幼小的尧就这样生活着……
 
尧没有上过学,估计那时还没有学校。但是,尧懂得熬的道理。既然父亲不待见他,他就不能依靠父亲,只能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的磨练,使得尧学会了生存之道,更懂得了政治的艺术。事实上,正是没有父亲在身边时时刻刻管教着,他的政治才华发挥得更加充分。可不,他的声望与日俱增,甚至超过了他的哥哥“挚”,很多人都跑到尧的办公地点去看他呢。
 
在尧的心中,他将自己的前途比作一锅汤,父亲在世的时候,尧在用文火慢慢地熬。父亲可以怠慢他,他可不能表现出对他父亲的一丝厌恶。但是,当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就可以用武火熬汤了。
 
帝喾在尧出生的时候,就已经九十四岁了。尧长大一岁,帝喾就年迈一岁。在尧十几岁的时候,业已一百多岁的帝喾不得不离开人世了。此处还是用“去世”二字比较好,毕竟那个时代,周公还没出生呢,繁杂礼教也没有制定出来。一个部落盟主死了,是不需要避讳的。
 
帝喾在去世之前,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他的位子留给谁的问题。注意,禅让只出现在尧舜禹时期,帝喾可没准备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别人,他是要留给自己的儿子的。事实上,帝喾的位子也是从叔叔颛顼那里获得的。而他叔叔颛顼也是从黄帝那里获得位子的,只因为自己没儿子,才把位子给了自己的侄子。相比较于外人,自己的侄子还是亲一点的。
 
尧有一个哥哥,也就是帝喾的长子,名字叫“挚”。这“挚”人比较软弱,根本没办法镇得住那些部众们。知子莫如父,关于这一点,帝喾不会不知道。可他在考虑部落盟主人选的时候,却抛弃 “仁义如天、智慧如神”的儿子尧而考虑软弱的“挚”,足让人感到不解。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之路,文盲,宫廷,出头,斗争,熬汤之路 文盲 宫廷 出头 斗争 熬汤
下一篇:宫廷斗争如熬汤:“文盲”帝尧的出头之路(3)||上一篇:趣谈历史上的娃娃皇帝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