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生活窘困的古代教育者

编辑:Jina 来源:爱赣榆网
 

  伤心夜雨,蕉窗点寒灯半盏,
    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桂院剩一枝秃笔,
    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这是清代一位叫李璧瑜的教谕(县学的学官)写的一副对联。从“伤心夜雨”、“寒灯半盏”、“回首秋风”、“一枝秃笔”等语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两眼充满辛酸泪水的寒儒形象。



    又有一副对联,也是一位学官写的:


   耀武扬威,隔窗子怒门斗两眼; 
   穷奢极欲,提篮儿买豆腐半斤。


    上联的意思是,学官虽也是官,但毫无威风可言,隔窗向守门人瞪眼就算耀武扬威了。下联之意思是:这位老先生“提篮儿买豆腐半斤”便已算是穷奢极欲了。表面是自嘲,实际上包含了多少不平与辛酸。



    还有一副学官自嘲的对联:百无一事可言教;十有九分不象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学官们无聊而单调凄苦的生活情形。


    学官的境遇尚如此艰难,一般的教书先生就更困苦了。


    据清代吴恭亨的《对联话》载,一位叫王扶九的老先生以花甲之年还在外面教私塾,一年春节,当他看见东家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过年,禁不住内心的伤感,便在自己居室的门外贴了一副这样的春联:


    白发萧然,看他人儿女夫妻,千般恩爱;
    黄金尽矣,数此日油盐酱醋,百计安排。


    这样的春联,谁看了都要掉泪,难怪老先生的东家“见之恻然,赠以千金,买舟送之以归”。看来这位老先生的命运还算好。



    其他的对联如:“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座上无毡,且喜身寒心内暖;门前有粟,谁怜眼饱腹中饥。”都是写教书人生活艰苦的。



    从上面的几副对联我们不难看到,古代教育者们的生活大都辛酸困苦,而他们又自守清贫,这真是一件不幸的事。 


关键字: 内容标签:窘困,古代,教育,生活窘困 古代 教育 生活
下一篇:真君子大丈夫:道家文化对周恩来的影响(三)||上一篇:梁启超对中国文化态度的转变(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