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魏元忠以黑制黑

编辑:Jina 来源:《香港文汇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杨花落,李花开……在这个动荡乱世的大时代过后,大唐立国了,人尽皆知唐高祖后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四夷来朝,百姓丰衣足食。但又可知在最初开国的阶段,那种劫后余生的苦日子是怎么过的?当时百废待兴,却偏偏天灾频仍,民无所食,治安大坏。

身为御史中丞的魏元忠,真是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恰巧皇帝要巡察东都洛阳,而当地正在闹饥荒,沿途饥民抢掠,恶人土匪多如牛毛。魏元忠肩负是次行程的帝驾保安责任,他心里很明白,定要想方设法护驾,若有任何不愉快事件发生,都会对前程不利,或顶上乌纱不保。

魏元忠奉诏之后,立刻前往赤县监狱──很凑巧,与香港赤柱监狱仅一字之别,更巧合的是,这个唐朝的赤县与香港的赤柱相似,也属于“大祠堂”,是专门囚禁重犯。

魏元忠认得其中一位囚犯,亲手为其解开枷锁,穿上整齐衣冠,让他骑上皇家骏马。他们二人,一道陪随皇帝的车队,终日无所事事,大吃大喝,沿途指指点点,自得其乐。然而,附近所有土匪、恶人、饥民,都不敢动皇帝车队的一条毫毛。

原来这个重犯大有来头,是江湖上第一号龙头大哥,既是无恶不作,也是无人不认识,无人不给面子。魏元忠这一招借艇割禾,团结帮会中的爱国分子,以黑制黑,果然帮他顺利完成是次保安重任。

为何皇帝还不及江湖人物可以“止咳”?一来当时饥民实在众多,而御林军数目相对较少,人数过份悬殊之下,皇家卫队的威慑力严重不足;二来当时大闹饥荒,有谓:民以食为天,当人们饿着肚子,还管什么天皇老子?三来皇帝事忙,短期内再临洛阳的机会不多,但江湖人物是地头虫,随时山水有相逢,正是官府在远、拳头在近。乱世时人们宁可得罪皇帝,也未敢轻易得罪龙头大哥。所以,魏元忠因应时势,惟有使出“狐假虎威”以解决问题,确属省时省力。

利用帮会势力今古皆然,但须紧记江湖人物是“易请难送”。魏元忠借艇割禾,无论即时或日后,定须好好回馈那头号江湖好汉,天下没有免费餐这回事。至于有没有出卖国家利益,使大唐吃亏或占了便宜,这笔帐要由当权者来作厘定了。

此外,年前有电影《古惑仔》重复某风云人物所说过的“夜壶”理论,指出政治人物也许有求于江湖组织之时,但他们自知这种合作只属过渡性质,就算有“蜜月期”也非常短暂,因江湖组织始终不能容于合法政府,一旦利用完毕,便遭人当“夜壶”般放在一边,说来也不无悲凉之处。


关键字: 内容标签:魏元忠,黑制黑魏元忠 黑制黑
下一篇:慈禧临终之前为什么一定要毒死光绪(2)||上一篇:死在曹操刀下的文人们(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