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古代皇宫里的十二种游戏(2)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网
 
 5、藏钩据《酉阳杂俎》引辛氏《三秦记》记载:“汉武钩弋夫人手拳,时人效之,目为藏钩也。”汉武帝的钩弋夫人的手总是握着拳,伸不开,见到汉武帝才伸开,里面握的是个钩子。于是,人们就玩起了藏钩之戏,多人参与,猜出钩子藏在谁的手里。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队)以较胜负。……一钩藏在数手中,曹人当射(猜)知所在。”不仅民间的老人小孩喜欢玩这种不费脑力和体力的游戏,而且这游戏在后宫女性之间也颇为流行。李白的《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写道:“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玄宗时后宫以藏钩为乐。岑参的《敦煌太守后庭歌》写道:“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花蕊夫人的《宫词》写道:“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好是圣人亲捉得,便将浓墨扫双眉。”宴会上玩藏钩,不是罚酒,而是用墨画花脸。《宫词丛钞》的创作时间无考,其中有两首涉及藏钩的作品:“欲得藏钩语少多,嫔妃宫女任相和。每朋一百人为定,遣赌三千疋彩罗。”(《宫词丛钞》第二六)每队100人,赌3000匹彩罗,真是声势浩大呀!还有,“两朋高语任争筹,夜半君王与打钩。恐欲天明催促漏,赢朋先起舞缠头。”(《宫词丛钞》第二七)不舍昼夜地玩这游戏,君王也参与其中。

     6、握槊除了藏钩,握槊也是流行于宫廷的一种博戏。相传此博戏是北朝魏宣武帝时从西域传来的“胡”戏。《魏书·艺术传》记载:“此(握槊)盖胡戏,近入中国。”与六博、双陆、长行可能有相似之处,“槊”指棋子或者棋盘,亦是掷骰子行棋以赌输赢。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记载,丹阳公主嫁薛万彻,数月不与同席。唐太宗于是召集高祖诸婿与薛驸马握槊,大家故意都输给薛驸马,于是唐太宗以佩刀赠之。公主就高高兴兴跟驸马回家了。唐太宗借着玩游戏调和了驸马和丹阳公主之间的矛盾。张说的《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写道:“十五红妆侍绮楼,朝承握槊夜藏钩。”

     7、长行长行(hàng),据说和握槊、双陆一脉相承,也有的说就是双陆。李肇的《国史补》卷下记载:“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有黄子、黑子各15枚,有两个骰子。温庭筠的《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之二写道: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烛”谐音“嘱”。“围棋”谐音“违期”。这其实是一首情诗。赵抟的《废长行(辨其惑于无益之戏而不务恤民也)》写道:“紫牙镂合方如斗,二十四星衔月口。贵人迷此华筵中,运木手交如阵斗。……莫令终日迷如此,不治生民负天子。”意在关心民生疾苦。皎然有《薛卿教长行歌(时量移湖州别驾)》:“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长行经有君子行、小人行。

     8、射覆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射覆是用巾盂等物覆盖东西让人猜。而《红楼梦》第62回提到的以诗文进行射覆与此完全不同,覆者先用诗文、成语、典故等隐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也隐寓该事物的另一诗文、成语、典故等揭出谜底。得饱读诗书的人才能玩。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一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里提到了藏钩和射覆两种酒令游戏,都有一定的博弈成分。宫中亦好此戏。

     9、簸钱又称打钱、掷钱、摊钱。参与者先持钱在手中颠簸,然后掷在台阶或地上,依次摊平,以钱正反面的多寡决定胜负。王建的《宫词》之九十五写道: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据《开元天宝遗事》卷上之“戏掷金钱”条的记载:“内庭嫔妃,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金钱为戏,盖孤闷无所遣也。”王涯的《宫词》之十四写道:“百尺仙梯倚阁边,内人争下掷金钱。风来竞看铜乌转,遥指朱干在半天。”司空图的《游仙二首》之一写道:“蛾眉新画觉婵娟,斗走将花阿母边。仙曲教成慵不理,玉阶相簇打金钱。”无名氏的《宫词》写道:“花萼楼前春正浓,蒙蒙柳絮舞晴空。金钱掷罢娇无力,笑倚栏干屈曲中。”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古代,皇宫里,十二种,游戏中国古代 皇宫里 十二种 游戏
下一篇:关羽的悲剧:善待小人 骄士大夫||上一篇:中国四大发明外传之谜(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