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草船借箭原是孙权诱骗曹操所为(1)

编辑:Jina 来源:网易读书
 

一、

《三国演义》里对“赤壁大战”的描述,可谓是重彩浓墨,其不惜花费前后八个半回目、共计四十多万字的篇幅,重点在突出刻画了诸葛亮的能说会道和神机妙算,把他抬高到了近神似妖的程度。该书中东拼西凑或者虚拟出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道”和“三气周瑜”等回目,让人读来当能眉飞色舞、而又津津乐道的。但若要以史而论,这些可都是子虚乌有!不过话说回来,诸葛亮在其中所起到的效果,对于刘备确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由于孙刘的联手,演绎出了“赤壁大战”这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才使刘备终于喜获胜利果实,有了争天下三分的基础。
在曹操基本上收复了北方(除西凉的韩遂与马超),要加快统一中国的步伐,大举挥军向南方扑来的时候,有一位英武的少帅正密切注视于时局的发展。曹军的马蹄每向前奔跑一百里,他的眉头就多皱出几道愁印!他,就是年方27岁的东吴少主 孙权。其因承继了父兄开创的江东基业,现坐拥着六郡之地,统治于数十万民众,实属踌躇满志、又野心勃勃的少壮派人物。若不是如此,怎会有后来曹操对他的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孙坚的四个儿子中,孙策是老大,孙权排行老二,其次是孙翊和孙匡。孙策勇武过人,颇具父风,是一员英勇善战的悍将。当时曹操正跟袁绍较着劲,势力还顾及不到江东这块地方。所以曹操为拉拢他,便“上表奏请”孙权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据史载上说,孙策是几乎每战必克的,但却在进攻时任广陵太守的陈登(曹派人物)时,惨败过两次,前后均被斩卒万余人。智深谋远的陈登,于是大有吞灭江南之志,但不久被调任做了东城太守,过后便病逝了。因而后来,曹操每临江兴叹:“恨不能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他是叹息没有听从陈登计,早日吞并江南,至有现在的后患。

孙策临死之时(年仅二十六岁),重臣张昭等都以为他会传位给三弟孙翊的,因为这个孙翊也属猛将之列,大有父兄之风的。岂不料,孙策却把印绶佩在了二弟孙权(当时十九岁)的身上,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讲:“集结江东兵力,跟天下英雄逐角,你不如我。然而选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你。”可见孙策对于孙权的用人之道,是相当了解的。

然而现在曹操的野心却令他十分忧虑。因为他明白,曹操大军到来,其用心必在荆、扬(即江东)二州无疑。而今碰巧荆州首领刘表不幸病故,使得人心浮动,荆州难保。若曹操进占了荆州,下一个要收拾的对象就该是他了。负隅抵抗吧,可恨东吴兵力太少,尚不如荆州兵的一半多,恐怕很难跟曹操玩上两把的,弄不好即玉石俱焚了。如若把江东归顺曹操换取身家性命呢,于心又实在不甘!这是父兄两人多年辛苦打下的基业,就这么简单地拱手献给一个汉贼、一个奸雄?这样做确实太给祖宗们丢脸,为人所不齿!那该怎么办好呢?谋臣鲁肃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倒是增强了孙权的几分信心。


关键字: 内容标签:草船借箭,诱骗,原是,所为,孙权草船借箭 诱骗 原是 所为 孙权
下一篇:成吉思汗不取印度之谜:怪兽阻挡||上一篇:草船借箭原是孙权诱骗曹操所为(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