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南宋:一个偏安王朝的亡命之旅(2)

编辑:Jina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郑州)
 
完颜宗弼生气了


    然而事隔不久,南宋这个王朝又开始为生存担忧,因为完颜宗弼生气了。


    完颜宗弼生气是针对完颜昌的。这两个政治上的死对头时刻在寻找着对方的软肋,以便完成致命一击。完颜昌让地和宋的做法让完颜宗弼很生气—完颜宗弼觉得完颜昌简直是丧权辱国!


    绍兴九年七月,完颜宗弼在扳倒了完颜昌的政治同盟军—宰相宗磐之后,直接拿他开刀。一个月后,完颜昌就因“与宋交通,倡议割地”的罪名死翘翘了,他的家族也被满门抄斩。随后,完颜宗弼以大金国都元帅的身份撕毁了宋金两国和约,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等城市,这些地方原本是宋金两国和约中金国归还给南宋的部分。


    高宗也很生气。本来这些国土完璧归赵大大提升了他的政治信誉,可完颜宗弼这么搞,让他感觉自己就是个可怜的孩子,刚刚到手的玩具还不知道怎么玩就被抢了回去,这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另一个让他下不来台的原因是秦桧代表他所做出的屈辱一跪—这件事,全国人民都知道啊,完颜宗弼这么搞,完全不给他面子嘛!


    高宗简直有些歇斯底里了。他开始下诏称金人为“贼”,发誓要雪靖康之耻。高宗前所未有的高调之举让满朝的士大夫们兴奋不已,一个王朝的斗志似乎也被激发出来了。岳飞也很争气,他所率领的岳家军一鼓作气收复了颍昌(今河南漯河)、陈州(今河南淮阳)、郑州等地。这让高宗很是扬眉吐气。


    当然也有人恐慌不已,比如秦桧。因为岳家军如果完胜完颜宗弼部队的话,他秦桧的下场恐怕会很惨。


    毕竟他的屈辱一跪丢了大宋朝的脸面,最主要的是丢了高宗的脸面。如果战争最终证明这一点是成立的话,恐怕他再也不能在大宋官场混下去了。


    所以秦桧很在乎岳家军的战况。当然他更在乎的是高宗内心的真实想法。


    但高宗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


    因为岳家军开始孤军深入,渐渐胜少败多了。


    而完颜宗弼在此时向他释放和意,这让高宗忍不住心猿意马起来—他不再下诏称金人为“贼”,也不再发誓要雪靖康之耻。作为南宋的最高统治者,曾经高调的高宗开始回归理性:他对岳飞、韩世忠等人明升暗调,任命他们为枢密使和副使,从而罢免了他们的兵权。同时他命令秦桧整编岳、韩两支队伍,将一支威武之师整编成绵羊之师!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在高宗眼里,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怎么合乎逻辑地杀掉岳飞,以满足完颜宗弼的议和条件—不错,完颜宗弼就是这么向高宗提议的。而高宗为了国家“和平”,也爽快地答应了完颜宗弼这一苛刻的议和条件。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年仅39岁的岳飞被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毒死。南宋帝国最后一根脊梁轰然倒塌。一个王朝开始迈入它最为温顺的臣服时代。
那么接下来,这个王朝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愤青皇帝的悲情


    七十多年的光阴转瞬即逝。


    从公元1141年到公元1217年,南宋这个王朝依旧在地球上存在着。虽说活得有些屈辱,但好歹是存活了下来。由于南宋一直按照合同规定向金国交保护费(岁币),因此这几十年来倒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争。所谓花钱买平安,这个道理不仅汉人懂,金人同样懂,所以这两个国家大体上相安无事。


    但是蒙古的崛起改变了这种局面,他们摧垮了曾经强大的金国。


    公元1214年,在政变中匆匆上台的金宣宗无可奈何地发现,天变了,中都燕京实在是守不住了,不迁都是不行了。五月十一日,他下诏南迁汴梁。


    这是一次悲壮的南迁,它宣告了一个曾经强大的国度走向没落的开始。从此以后,在蒙古人眼里,金和宋一样,都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是军事欠发达国家。


    他们注定要走向灭亡,而蒙古注定要走向强大。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临安的南宋政府首先感到不安了。


    世界就这么大,现在金廷南来,以后同在一块地里刨食看来是免不了,怎么办?


    在这样的时候是要讲究生存智慧的。一个苟且王朝对另一个苟且王朝的生存智慧—七月,在金宣宗依旧摆着大国架子派人来临安催讨这两年应交的保护费时,南宋政府展开了国家命运前途大讨论。
问题有两个。首先是保护费要不要交?如果不交,这一大笔钱又作何用途?


    起居舍人真德秀是个愤青。他强烈建议罢交保护费,拿这笔钱去修固两淮。真德秀高瞻远瞩地指出,金政府是个行将灭亡的政府,它根本保护不了南宋,所以朝廷不必在它身上乱花钱了。但淮西转运使乔行简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乔行简认为蒙古之势可堪忧,在此情况下金国的存在对朝廷是有利的,是一大屏障。这个时候如果得罪金国,无异于自取灭亡。宁宗皇帝夹在两派当中难以取舍,觉得做一个软弱王朝的皇帝真的是好难好难。最后他还是采纳了真德秀的意见,决定做一个愤青皇帝。
战争很快就来临了。


    事实上不管宁宗要不要做一个愤青皇帝,战争都会不由分说地来临。


    因为金宣宗已经撑不住了。当时河北已被蒙古人占据,各地残兵败将都逃到了河南,吃饭穿衣都成问题。


    金宣宗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富庶的江南,特别是临安。
从嘉定十年(1217年)到嘉定十七年,金宋之间打了七年时间的仗。金宣宗发现,南宋这个国家他这辈子是打不下来了。


    不是南宋太强大,而是时运太艰难。


    因为金国几乎是在四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北面和西北要抵抗蒙古和西夏的两面夹击,南面和西南则要分头进攻南宋。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分兵作战导致的“攻无力”,而是没钱打仗了。最终金宣宗迎来了他帝王军事生涯中的第一个七年之痒。嘉定十七年三月,金宣宗宣布停战。
但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没有胜利者。南宋几乎打光了自己的全部家底。战争后期,军用不足,宰相韩侂胄拿出自己的几十万钱资军。与此同时,政府发行的纸币竟然多达一亿四千万贯。一个王朝的国力完全亏空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理宗亲政后,南宋王朝就像当年钦宗执政一样,走到了它的末世光景。


    理宗亲政之前曾经有过八年卧薪尝胆的非凡经历,因此这个皇帝一上来就比较猛,所谓矫枉过正,所谓唯我独尊,他做得那是相当到位。


    当然他做的最石破天惊的一件事是与蒙古签约,两国联合起来共同灭金。这是公元1232年年底时发生的事,但是理宗不认为这是与虎谋皮。他执拗地向大臣们解释,他的英明决策与当年钦宗“联金灭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大臣们不相信这一套,因为他们已经嗅到了末世的气息。


    1234年正月,末世的气息首先笼罩了大金国。宋、蒙联军攻破蔡州(今河南上蔡),大金国的两个末代皇帝在城破之日以不同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一个历史上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王朝就此谢幕。可理宗却没有尝到战胜国的喜悦,因为强大的蒙古开始以一种居心叵测的目光看待他了。


(作者:范 军)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朝,偏安,之旅,亡命,南宋王朝 偏安 之旅 亡命 南宋
下一篇:南宋:一个偏安王朝的亡命之旅(1)||上一篇:古代官员“晒薪”:苏轼苦恼朝廷欠三年俸钱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