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她的死,当时便有传闻,有的说是吞金,有的说是绝食。《越缦堂国事日记》说: 后即服金屑,欲自杀以殉,救之而解。 《李鸿藻先生年谱》说: 其后之崩,盖绝食也。 《清代野史》言: 有谓阿鲁特氏自伤侍疾之无状,愿一死以殉载淳者。故当时曾经谕旨曰: 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以表其殉夫之烈。 或曰,是特掩饰天下耳目之言,非实录也。
阿鲁特氏之死确是一桩疑案。她死得很突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慈禧不喜欢阿鲁特氏,其 不得孝钦太后欢 。据说,慈禧爱看戏,阿鲁特氏陪侍左右, 演淫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同慈禧搞好关系,否则恐于己不利。阿鲁特氏说: 敬则可,昵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 有人将这个话密告慈禧,慈禧 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慈禧认为,阿鲁特氏是在讥讽自己不是由大清门迎入的,而是由贵人一步步升上来的。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以后慈禧对阿鲁特氏便百般挑剔。同治帝有病,皇后不敢去侍奉,慈禧就大骂她 妖婢无夫妇情 。同治帝弥留之际,皇后哭着前往探视,并且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大骂: 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
慈禧为什么这么仇恨阿鲁特氏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慈禧在为同治帝选皇后时,就不喜欢她;另一方面,是因为皇后不善于逢迎。更主要的是未来的皇权之争,这是问题的实质。
对此野史有记载,可供我们参考。《清朝野史大观》记道:
及帝弥留之际,后不待召,哭而往,问有遗旨否,且手为拭脓血。帝力疾书一纸与之。尚未阅竟,忽慈禧至,见后悲惨,手拭帝秽,大骂曰: 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皇帝与尔何物,可与我。 后不敢匿。慈禧阅迄。冷笑曰: 尔竟敢如此大胆! 立焚之。
又有记载说:
及上崩,德宗(光绪帝)立,毅皇后以与所草之遗诏不符,剧悲痛,事为那拉氏所知,亟召至,遽批其颊曰: 尔既害吾子,尚思作皇太后耶? 毅皇后跪于地,泣不止,久之,始还宫,益痛不欲生。
总之,这些记载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即几乎都是围绕一个皇权继承问题。慈禧与嘉顺之争,决不是一般的婆媳不和,而是更深层次的皇权归属之争。初出茅庐的阿鲁特氏,哪里是久经沙场的叶赫那拉氏的对手。光绪帝即位后,两宫以太后的身份垂帘,阿鲁特氏便处于十分难堪的地位。她本应是太后,但作不了太后。作皇后吧,将来光绪帝亲政后必然要立个皇后。因此,就把她逼上了死路。
其父崇绮入宫探视,分析了整个情况。他很有头脑,向慈禧上奏如何办,慈禧明确地说: 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 据说阿鲁特氏在走投无路时,曾写一字条请命于崇绮,崇绮批了个 死 字。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关于她的死,《清史稿》记道:
(光绪)二年五月,御史潘孰俨因岁旱,上请更定谥号,谓: 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内,道路传闻,或称悲伤致疾,或云绝粒霣生,其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
这个御史胆量很大,但是慈禧绝对不允许有人攻诘自己,她降旨处分了这个胆大的潘御史: 其言无据,斥为谬妄,夺官。 这就压下了不平的舆论。可以说,阿鲁特氏是自尽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慈禧,儿媳,死因,皇后,阿鲁,看淫戏慈禧 儿媳 死因 皇后 阿鲁 看淫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丑女||上一篇:吴三桂·陈圆圆和逼死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