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告诉我们,想不到元军一条低水平的反间计,居然轻而易举地蒙蔽了坚守江北的宋军将领的眼睛。这样,元军、宋军、土匪……文天祥一行就面对三方面的敌人。从京口出发时是十二人,一路上死的死,伤的伤,眼前只剩下皮包骨头的七、八双眼睛,那个朱熹老夫子的八代孙也在如皋西乡失散了,《指南录后序》中罗列的十八种死亡威胁,不是危言耸听,没有夸大其词,天地可鉴,历史作证!
这时,岸上烟尘滚滚,马嘶人喊,朱省二这条恶狼追来了。
过如皋
雄狐假虎之林皋,河水腥风接海涛。
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舟刀。
文天祥神色镇定,轻蔑一笑,又在墨迹未干的诗前作小序道:“如皋隶泰州,有朱省二者,受北命为宰,率其民梗其道,余不知而过之,为之惊叹。”我一边慷慨激昂地讲解《指南录后序》的字字句句,一边喜形于色地把泛黄的《如皋县志》翻开来,拍干净上面厚厚的尘土,向同学们一一解说上面的记载:“德佑之际,宋已不可为。信国从皋潜行入海。追骑相跟,昼夜匍匐。叛令朱省二奉命捕公。公不知,过此几为所缚。赖张阿松力得脱去。”张阿松何许人也?一个普通农民,在蒙古骑兵马刀面前面不改色心不跳,义无反顾地把血雨腥风踩在脚下,从历史的字里行间昂首阔步走了出来。《县志》又叙述道:“张阿松,如皋人,居捍海堤。文天祥微服赴国难……会经阿松所居地。阿松知其非常人,留宿五日,闻有兵至,阿松遗二子,戴以苇笠,送至南通泛海。”这位善良侠义的张阿松,以及他的两个机智勇敢的儿子,不愧是江海平原的儿子!他们是黑暗、昏愦的南宋天空的一抹亮色!感谢《如皋县志》弥补了文天祥记录的不足,让我们今天有机会和历史一起向他们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这南宋是个什么东西?三千年中国封建社会浩浩荡荡而来,怎么会出了这么个窝囊的王朝,让山河破碎,百姓罹难?我们越走进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的南宋时的江海平原,我们就越走近文天祥一行。哪一张课桌上不是悲愤填膺,扼腕叹息?
目送文丞相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语文课进入了最后高潮。时尚的电化教学的白色屏幕上清晰地映出了我们深入实践教学活动的画面:那天,我们凭吊古迹“丞相原”,繁茂的庄稼早遮盖了当年行色匆匆的一行历史脚印,文天祥一行曾在那儿借宿田家憩息一晚;那天,我们瞻仰遗址“丞相亭”,游船满载欢声笑语撞破了亭子的倒影,当年文天祥一行就从那儿取道龙游河潜行入海……接又映出了文天祥过白蒲时写的一首七绝《闻马》:
过海安来奈若何,舟人去后马临河。
若非神物扶忠直,世上未应侥幸多。
这之后的事当然也是文天祥所不知道的。白蒲至五十里(地名)的十里河道今天叫“闻马河”,就是用文天祥这首诗命名的!更难以置信的闻马河里盛产一种银鱼,体质透明,肝胆照人,人称“文鱼”,也是为纪念文天祥的!鱼的体态特征怎么和一位伟大的灵魂相通呢?这真是太神奇了!闻马河的故事波光粼粼地温暖在我们满怀崇敬的心里,那活泼可爱的小文鱼的闪闪鳞光也点燃了学生们火热的眼神!
遗迹是可以触摸的历史,传说是鲜活蹦跳的不朽。我的语文课就这样用丰富的乡土教材,让我和我的学生超越时空,走进南宋,穿过腥风血雨,呼吸民族屈辱……面对面零距离感受民族英雄的铮铮铁骨、耿耿丹心,感受我们先辈的深明大义、见义勇为……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南宋,走进南宋 走进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这时,岸上烟尘滚滚,马嘶人喊,朱省二这条恶狼追来了。
过如皋
雄狐假虎之林皋,河水腥风接海涛。
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舟刀。
文天祥神色镇定,轻蔑一笑,又在墨迹未干的诗前作小序道:“如皋隶泰州,有朱省二者,受北命为宰,率其民梗其道,余不知而过之,为之惊叹。”我一边慷慨激昂地讲解《指南录后序》的字字句句,一边喜形于色地把泛黄的《如皋县志》翻开来,拍干净上面厚厚的尘土,向同学们一一解说上面的记载:“德佑之际,宋已不可为。信国从皋潜行入海。追骑相跟,昼夜匍匐。叛令朱省二奉命捕公。公不知,过此几为所缚。赖张阿松力得脱去。”张阿松何许人也?一个普通农民,在蒙古骑兵马刀面前面不改色心不跳,义无反顾地把血雨腥风踩在脚下,从历史的字里行间昂首阔步走了出来。《县志》又叙述道:“张阿松,如皋人,居捍海堤。文天祥微服赴国难……会经阿松所居地。阿松知其非常人,留宿五日,闻有兵至,阿松遗二子,戴以苇笠,送至南通泛海。”这位善良侠义的张阿松,以及他的两个机智勇敢的儿子,不愧是江海平原的儿子!他们是黑暗、昏愦的南宋天空的一抹亮色!感谢《如皋县志》弥补了文天祥记录的不足,让我们今天有机会和历史一起向他们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这南宋是个什么东西?三千年中国封建社会浩浩荡荡而来,怎么会出了这么个窝囊的王朝,让山河破碎,百姓罹难?我们越走进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的南宋时的江海平原,我们就越走近文天祥一行。哪一张课桌上不是悲愤填膺,扼腕叹息?
目送文丞相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语文课进入了最后高潮。时尚的电化教学的白色屏幕上清晰地映出了我们深入实践教学活动的画面:那天,我们凭吊古迹“丞相原”,繁茂的庄稼早遮盖了当年行色匆匆的一行历史脚印,文天祥一行曾在那儿借宿田家憩息一晚;那天,我们瞻仰遗址“丞相亭”,游船满载欢声笑语撞破了亭子的倒影,当年文天祥一行就从那儿取道龙游河潜行入海……接又映出了文天祥过白蒲时写的一首七绝《闻马》:
过海安来奈若何,舟人去后马临河。
若非神物扶忠直,世上未应侥幸多。
这之后的事当然也是文天祥所不知道的。白蒲至五十里(地名)的十里河道今天叫“闻马河”,就是用文天祥这首诗命名的!更难以置信的闻马河里盛产一种银鱼,体质透明,肝胆照人,人称“文鱼”,也是为纪念文天祥的!鱼的体态特征怎么和一位伟大的灵魂相通呢?这真是太神奇了!闻马河的故事波光粼粼地温暖在我们满怀崇敬的心里,那活泼可爱的小文鱼的闪闪鳞光也点燃了学生们火热的眼神!
遗迹是可以触摸的历史,传说是鲜活蹦跳的不朽。我的语文课就这样用丰富的乡土教材,让我和我的学生超越时空,走进南宋,穿过腥风血雨,呼吸民族屈辱……面对面零距离感受民族英雄的铮铮铁骨、耿耿丹心,感受我们先辈的深明大义、见义勇为……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南宋,走进南宋 走进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前清宫女回忆光绪最宠妃子被处死内幕(2)||上一篇:常州淹城的主人:周朝奄君还是春秋公子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