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利玛窦南昌足迹:一次"西学东渐"的成功探索(3)

编辑:秋痕 来源:江西日报
 
 三

    接下来的故事,已为400年来的中外史家津津乐道。按照在南昌时形成的“学术传教”法,定居北京的利玛窦,成功地向万历皇帝进献了当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天主经、天主图像,与在翰林院供职的上海人徐光启,合译了西方重要的数学典籍《几何原本》,与工部官员李之藻合译了《同文算指》等重要著作,甚至帮大明造出了火力威猛的“洋炮”。

    地非“方”,而为“圆”;中国非天下之“中”,亦比想象中要小得多;高度发达的西方科技,也让向来视其为雕虫小道的知识精英们的心灵频频受伤。

    以南昌为新起点,踏着利玛窦的足迹,迄于1775年在华耶稣会被罗马教廷解散,先于晚清“洋务运动”而起的第一轮“西学东渐”,迎来三四百位传教士的前赴后继、七千西书的中国传播,其间给予国人传统心理的颠覆,正如当代思想史学者葛兆光所言——天崩地裂是也!

    而当中外学者们重新梳理这一跨越近200年的“西学东渐”史时,每每绕不开南昌这一为西学传播创造“方法论”的城市。法国学者裴化行说道:“南昌及其附近地区……是一处天然适合于可称中国‘人文主义’发育的土壤。”而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朗则叹道:“利玛窦在南昌,事实上成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转折点之一。”

    诚哉斯言!    (杨建智)

关键字: 内容标签:西学东渐,南昌,足迹,探索,成功,利玛窦西学东渐 南昌 足迹 探索 成功 利玛窦
下一篇:徐悲鸿与张伯驹的国画论战之迷||上一篇:乾陵懿德太子墓壁画 盛唐政治变革的历史长卷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