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古代的访贤

编辑:Jina 来源:人民网
 

在中国的商周时代,还没有成熟的人才选拔机制,由于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各级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即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子孙世代为官,占据统治地位。统治者要想得到辅佐自己的贤才,比较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实地寻访,因此便有许多明君访贤的故事流传下来。

伊尹,夏朝末年人,相传出生于伊水,以伊为氏,“尹”是官名,即宰相,他原本是夏末有莘国君的一个家奴,充当国君的贴身厨师,他从烹饪技艺中竟然悟出治国之道,而且暗合尧舜圣君之理,他看到夏桀已临末日,早有施展抱负之意。商汤得知伊尹是个人才,便决定娶有莘氏之女为妃,而伊尹也自愿作陪嫁之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得到汤的高度信任,免除他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尹”,(即右相),成为商汤身边最有权力的执政大臣,帮助商汤最终灭夏,建立了商朝,成为辅佐商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

傅说,名叫“说”,因是奴隶,没有姓氏,由于在傅岩这个地方为奴隶主筑路,所以后世称他“傅说”,他在繁重的劳作中,以他的聪明才智减轻了奴隶们的痛苦,提高了劳动效率,被走访民间的商王武丁发现,破除阶级偏见,任用为朝中宰相,为商朝中兴作出了杰出贡献。

姜尚,他是辅佐周文王建立周朝的政治家,先祖受封于吕,因此又称吕尚,初时贫困,但有大志,精通治国安邦之道,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他离开商朝来到西周领地,隐于磻溪,终日垂钓,可是他的鱼钩既不弯曲,也不放鱼饵,目的不在钓鱼而在等待时机,这种奇特的垂钓方式终于使渴求贤才的周文王亲自来访。姜尚随即向文王献上治国良策,被文王礼载回朝,拜为“太师”,后来辅佐周文王成就大业,建立了长达八百年历史的周朝,歇后语所说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就是这件事。(程裕祯)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古代古代
下一篇:曾救落难宋帝 马氏家族疑被秦桧迫害迁广东(3)||上一篇:残杀儿孙直到老:女皇帝武则天的嗜血人生(5)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