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一个王朝终结的地方 太平天国幼天王囚室桂花屋

编辑:Jina 来源:赣州晚报
 
早在3年前,记者因工作来到石城县,说到历史文化古迹之类,有石城的朋友介绍,该县有一桂花屋,是囚禁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和另外四大王的历史古迹。但由于当时没修葺完好,记者没有前去探访。今年4月,石城朋友告诉记者,桂花屋已经修葺完好,还准备对外开放,值得一看。4月17日,记者专程前往石城县寻探民间久为流传的桂花屋。
      有着赣江源头、武夷山下、一带“碧水丹山,人文荟萃”之地之称的石城县,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客家遗址很多,而最引人入胜的则是兴建于清朝道光末年的桂花屋,迄今有160年历史。桂花屋的成名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有着一段奇妙的联系。 
 

坐落在商业街中心的桂花屋。萧森/摄


      桂花巷里桂花屋客家民居风格殊
      4月18日一早,春雨绵绵。
      记者来到桂花巷,看到周围的徽派建筑群拔地而起,有人告知这是石城县西城区的客家商业街中心,别具一格的商业楼房,装修古典雅致,呈现出一派生机,随行的县委宣传部干部介绍,这是石城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发现在商业街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客家民居建筑,周围的变化不曾影响到它的肃穆。当记者走近这古宅门前时,“桂花屋”三个字赫然眼前。
      走进这座古代建筑,高墙深院,雕梁画栋,从屋内木质隔墙和檐壁等精细雕刻,可以看出这座清代客家民居建筑当时的富丽堂皇。根据石城县博物馆馆长罗德胜介绍,这桂花屋是按照客家姓氏祠堂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传统客家建筑文化。桂花屋建于清朝道光末年,是当时的石城富豪黄性存的私人住宅,占地1400多平方米,天井式,分为前厅、中厅、后厅,两侧则是厢房。
      “这里的屋后曾经是个大水塘。”从罗德胜口中,记者了解到,屋主黄性存是石城北门人,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富豪。财力丰厚的黄性存择地在县衙的南面,熊氏和黄氏祠堂之间,建起了这栋豪宅。屋主建房时因地制宜,将房基上原有的两棵桂花树留下,成为南院进门的一道景观,并在东西各建花厅一间,房屋为两层,形成了五进数十间的布局。从1851年开始兴建,到1864年落成之时,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由于满庭芬芳香飘数里,黄性存便为豪宅取名为“桂花屋”。
      记者拜访古宅之时,雨下不停,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斑驳的墙壁散发出的气息依旧动人。罗德胜告诉记者,过去,桂花屋里居住了11户黄氏的后人。2008年7月,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好这幢百年老屋,政府投入900多万元征收周边房子,以及修葺这幢老房子,2008年10月开始对其进行修缮,2009年12月竣工。“桂花屋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要进行有关太平天国、客家历史的布展,计划今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罗德胜说。
      清兵进驻豪民宅桂花屋内囚天王
      桂花屋之所以传奇,和一段历史有关。而这段历史正是中国史上浩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南京,占据了大清朝的半壁江山。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其长子洪天贵福即位称幼天王,7月南京失陷,洪天贵福在干王洪仁玕、尊王刘庆汉、昭王黄文英、恤王洪仁政等的护卫下,突破重围,转战于浙江、安徽和江西,后在石城被俘,囚于桂花屋中。
      当记者问起罗德胜幼天王被俘的经过,罗德胜说,当时席宝田带领清兵移师石城县城。而恰在这个时候,黄性存的桂花屋也刚好落成。席宝田一进县城,不仅把指挥部扎在桂花屋,而且把已经抓获的四大王也全部囚于桂花屋。并立即在桂花屋发出了驱兵搜捕幼天王洪天贵福的命令。没想到刚刚落成的桂花屋,就这样与太平天国及幼天王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年仅15岁的幼天王,在战乱中与洪仁玕离散,侥幸突出了重围后,独自徘徊于石城、广昌的山道上,后又流落至石城县城,潜藏在裁缝邓秀芹家厨房的柴草堆内。”
      据说当晚邓秀芹做工回家,打算烧水洗漱,却在柴草中发现了一个衣着破烂的少年。在给这个少年洗刷干净后,邓裁缝发现他眉清目秀,所以就收了这个少年为徒,这个少年正是幼天王洪天贵福。在邓裁缝的帮助下,幼天王洪天贵福得以躲避了几日,但最终还是被清廷官员席宝田派来的被俘太平军指认,10月25日在石城郊外被俘。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之后,席宝田便把他囚于桂花屋的西花厅。
      罗德胜告诉记者,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在西花厅时,曾在墙上写下了“有志攘夷愿未酬,七星苗革得难谋;足跟踏开云山路,两眼空悬海月秋。”的诗句,抒发了少年天王的志向抱负和无奈心境。11月,幼天王被押往南昌蒙难。如今,西花厅里早已没有了幼天王的笔迹,但这幢百年古宅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终结。
      民间流传五巧合桂花屋里说关联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石城县结束。而这里的人们一直流传了有关桂花屋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巧合,为历经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增添了神秘感。
      在和罗德胜的交谈过程中,罗德胜讲起了民间流传的桂花屋与太平天国的巧合。洪秀全是唯一称王建都的客家人,石城县桂花巷桂花屋这一客家民居与太平天国存在诸多巧合,其内涵值得进一步挖掘。第一个巧合是,桂花屋是1851年兴建,而洪秀全正是在这年发动金田起义。第二个巧合是,桂花屋在1864年落成,而太平天国运动正是这年失败。第三个巧合是,太平天国运动是在广西发动起义,而广西的简称便是“桂”,而桂花屋同样有个“桂”。第四个巧合是,桂花屋有五进马头墙,而当时正好在此关押了“五王”。第五个巧合是,太平天国运动盛于南京,南京被称为石头城,而太平天国终结的地方则是石城。这5个巧合只是民间流传而来的谈资,但不能否认的是,正是由于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巧合,桂花屋得以在经过百年的岁月洗涤之后依旧存在,甚至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正是春雨时节,西花厅前新长的青草显得愈加嫩绿。当年的青砖历历在目,昔日的豪宅被时间褪去了光华,却多了一份庄重。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总有一处宁静为历史而存在。
      史料链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革命运动,历时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据历史记载,清朝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南京)陷落后,洪秀全的儿子即幼天王洪天贵福,由干王洪仁玕率太平军护卫进入了江西境内。同年9月,他们在江西广昌、石城两县边界杨家牌遭到清兵袭击,幼天王洪天贵福被捕后囚禁在石城县桂花巷桂花屋,干王洪仁玕、尊王刘庆汉、昭王黄文英、恤王洪仁政也相继蒙难,标志着太平天国王统在石城终结。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太平天国,囚室,天王,王朝,终结,地方太平天国 囚室 天王 王朝 终结 地方
下一篇:历史上的萧衍:亦文亦武,也曾贪恋女色(1)||上一篇:蒋介石的神秘替身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