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穴1号墓疑似“洛神墓”
乾隆版《彰德府志》上有一幅临漳县图,标注邺城遗址铜雀台正南约5公里处的灵芝村,有一座“魏武帝陵”,而“魏武帝陵”的“南邻居”,则是甄皇后的朝阳陵——公公和儿媳妇,竟然葬在一起。
灵芝村现属安阳县柏庄镇管辖,在京珠高速河北临漳收费站的东侧。尽管紧临高速,但无法下路。自临漳县习文、芝村一路摸索,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上蜗行,拐弯抹角数番,穿过京珠高速涵洞,两三公里的路车行40分钟,终于到了灵芝村。
“魏武帝陵、甄皇后陵在哪儿?”站在街上,问村民。
“没听说过。”村民姚海平回答。
“就是曹操墓、甄后陵。”
“这儿哪有曹操墓,没有。甄后陵?你说的是甄妃墓吧?就在村南。”姚说。
村民张民友正张罗着整修甄妃墓,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到了甄妃墓。
朱红的铁门,水泥的门框,门楣上刻着“甄妃墓”三个字。
走进院内,工人正在焊接钢筋管。抬头一看,高高的通信塔拔地而起。
一道红砖墙,上面贴着蓝、绿、红三个不干胶美术字——“甄妃墓”。绕过红墙,通信塔下,青砖狼藉,乱木丛生,一个半拉土堆上挖开了一个盗洞,青砖墓室裸露着。
“这就是甄妃墓。”76岁的村民吴同勋先生说,“土堆从前可大哩,前些年,村里烧煤,都快给烧光了。这儿的土好,红土加白线,用它和煤,加煤少,耐火,还好烧。”
“灵芝村?怎么叫这名?”我问。“从前甄妃墓上长出了一株灵芝,就叫灵芝村了。”
忽然想起《三都赋·魏都赋》里的“德连木理,仁挺芝草”——在百姓心中,甄妃也许是“仁”的化身吧。
“甄妃墓周边都是沟,这是怎么回事?”觉得奇怪,问吴老先生。
“小时候,墓的周边都是芦苇坑;中间是冢,四周是水。从西边的芝村,过来一个大沟,从前我们就在沟里走,下雨的话,水都过来了。现在沟没了。”
也许这沟就是古代的灌溉工程。
翻阅《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云:“(太和)四年(230年)十一月,(魏明帝)以后(甄皇后)旧陵庳下(地势低下),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像还,散骑常侍。”
“像”是谁?甄像,甄皇后的侄子。从洛阳到邺需要时间,改葬也需要时间。而甄像居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这些事务。
西高穴2号墓是曹操墓,1号墓是谁的墓呢?
目前1号墓再有1米,就挖到墓底,依然不见砖砌墓室等。
曹操夫人卞皇后下葬是国家行动,不可能不砌墓室。
然而,综合考察灵芝村甄妃墓,地处地下,当是甄氏旧陵;甄皇后“改葬朝阳陵”,那么朝阳陵何在?
改葬命令的下达者,是魏明帝;甄皇后是魏明帝的亲生母亲,改葬的目的,自然暗含让被父亲“赐死”而没入祖陵的母亲再入祖陵。
迁葬西陵墓田,地近而少伤死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话,西陵墓田有陵号的墓,只有两个:曹操高陵与甄皇后朝阳陵。
1号墓形制庞然,位置重要,不见砖砌墓室等——种种迹象,均合乎皇帝重视没有驾临、侄子操持难以倾国家之力、一月改葬完毕诸事从简、为甄氏“恢复名誉,平反昭雪”的特征。
至于乾隆版《彰德府志》说“魏武帝陵”与甄皇后朝阳陵同在灵芝村,不值一驳。因为灵芝村不是曹操《终令》中所说的“瘠薄之地”,处在古代灌溉工程区之内。
曹操墓与甄皇后朝阳陵相邻的传说,也许不是无稽之谈。
与西高穴2号墓——曹操墓并肩而立的1号墓,也许就是甄皇后朝阳陵。
发掘马上完毕,谜底也许能够揭开……
作者:于茂世
关键字: 内容标签:洛神,西陵土深锁洛神 西陵土深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换妻如换衣 刘备一生中究竟换了多少女人||上一篇: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坐过牢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