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沉浮在大时代的名字 梅兰芳请石学鸿刻过印(2)

编辑:秋痕 来源:现代快报
 
为了老母亲留在南京

    石学鸿本来可以这样一直安静地玩着自己的金石,但是,历史的洪流汹涌向前,他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在南京解放前夕,民社党负责人钱均田邀请他一同赴台。那天下午,在梅园新村17号民社党总部,钱均田将一张飞机票送到他手上,让他和其他民社党党员一起撤离南京。

    当时,与南京城内的许多人一样,石学鸿心里也是惊慌不定,不知将要发生怎样的事情。不过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留在南京。

    老人喘着大气,回忆当时自己的心情:“因为我的祖上就是南京人,我对南京有舍不掉的感情,所以我还是希望留在这。有人害怕留下来共产党会对自己不利,我就不怕。虽然我在国民政府做过事,但我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

    朱晓明补充说:“我爸6岁时,我的爷爷就已去世了,但当时奶奶还在,他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而像老母亲这样的家属,当时是没有条件离开南京的,他怎么也不会丢下老母亲。”就这样,石学鸿最终选择留在了南京。

    当时,南京城内已经非常混乱,许多警察已经四散而逃,警察局形同虚设。当时吴贻芳出面组织了治安维持会,临时维持南京的秩序。因为石学鸿在南京有些名声,吴贻芳专门给他打电话,让他出面参与维持秩序,石学鸿应邀欣然而往。

    当年4月24日,他还代表民社党南京党部,与广大群众一起,参加了欢迎解放军进城仪式。南京解放后,他很少公开活动,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中。

    朱晓明说:“当时我父亲也不再有什么大的奢望,只希望能过普通人的生活。”在许多文化界朋友的支持下,石学鸿在太平南路上开了一家印社,一些友人经常去那里聚会。印社开了仅仅一年多,就被迫关门了,他被关进了牢房。

    一封信让他成了政治犯

    为何石学鸿这么快就被关进牢房,并押了那么长时间呢?因为他确实犯了错误,并且,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石学鸿以前的一位叫孔君卫的同事随国民党去了台湾,而他的妻子与一对子女却留在了南京,无依无靠。于是孔托人给石学鸿带来消息,希望石学鸿能设法将夫人孩子送往台湾。

    时隔多年,现在的石学鸿也不再有什么顾忌,他喘着大气,断断续续讲述了自己当年所犯的错误,“男人已经离开了南京,只剩孤儿寡母在这里,看上去很可怜,我觉得不忍心,就答应帮他们。”那天下午,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女摸索到了石家,手里搀着个孩子,身上还背了个孩子,这就是孔君卫的家人,石学鸿看了觉得很心酸。

    当时由南京去台湾非常困难,必须经过安全部门的严格审查。石学鸿利用自己善于绘画的技术,制作了一个公章,伪造了一份允许离宁赴台的批准文件。由此,孔君卫的妻子孩子得以顺利到了台湾。

    家人到了台湾后,孔君卫非常高兴,专门写来一封信,对石学鸿表示感谢,随信还寄来了一些钱。可是,就是这封信让石学鸿遭了殃。当时,这封信被南京有关部门截获,认定这是严重的通敌行为,决定对其展开审查。经过讯问侦查,安全部门认定他是一个政治犯,法院判处他无期徒刑。他很快被投进监狱,最先是在羊皮巷附近的看守所,后来被关押到老虎桥监狱,最后又被转到龙潭监狱。等他最终出来的时候,已经是1981年,他已经从一个30多岁的壮年变成一个60多岁的垂垂老者。

    石学鸿进监狱后,只剩下妻子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妻子是一名小学教师,白天要去上班教学,一下班就急匆匆回家照顾孩子,凭着微薄的薪资支撑着一家四口的生活。

    出狱后成为文化名人

    虽然石学鸿身陷囹圄,但他的篆刻能力引起了监管人员的重视。因此,即使是劳动改造,他的工作内容也与其他人不同,监管会安排一些篆刻或绘图的工作让他做。后来,南京长江大桥修建时,桥梁上的许多人物和字迹雕刻要求比较高,难度较大,有关部门想起了石学鸿,让他负责其中部分图案的设计工作。他设计的效果让专家们一致叫好,最后决定就采用他设计的方案。

    1981年,刚从牢房中释放出来的石学鸿,已经是花甲之年,言行谨小慎微。朱晓明告诉记者:“他刚出来时,什么话都不敢讲,生怕惹祸上身。”不过,他出色的书画篆刻技艺引起了文化部门的注意,江苏省文史馆将其聘为馆员,给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直到这时,他终于又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他好像要弥补自己这些年来浪费的时间,刻苦钻研,精心刻制了许多精美的印章,绘制了许多出色的画作。他的成就赢得了各界的关注与认可,1996年,他获得《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证书》。

关键字: 内容标签:梅兰芳,沉浮,名字,时代,石学鸿梅兰芳 沉浮 名字 时代 石学鸿
下一篇:孙中山的犹太保镖:多次救孙中山于不测||上一篇:延安保卫战与《保卫党中央》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