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揭秘历史上的军统天津站:“余则成”潜伏的地方(2)

编辑:雪竹 来源:《新世纪周刊》
 

1934年春,据说在刺杀张敬尧成功后,王天木与天津行动队员胡大虎等人去前门逛八大胡同。不想在青楼,他们与人发生冲突,胡大虎本是黑道出身,结果把对方给打死了。尸首放到一个装衣服的大箱子里,从妓院后门带出街外,用黄包车运走。他们本以为这事能无声无息地摆平,可没想到“箱尸案”竟然轰动了北平城。大报小报纷纷刊登,最后传到了蒋介石耳朵中。

结果,胡大虎被捕正法。王天木被处无期徒刑,在南京老虎桥陆军监狱服刑。天津站站长,改派王子襄继任。天津站全面进行改组,所有人事进行大调整。王天木实际上服刑两年。到了抗战时,军统急于用人,这才释放了王天木。

早年曾有过一本纪实小说《箱尸案》,就是影射的这件案子。不过据史实研究,当年北平侦缉队的侦破结果证明这是一场假案。这场北平的刑事案,真的是王天木与天津站行动组队员犯下的吗?特情人员行事一贯缜密,可为什么这事能如此快地传到了新闻媒体那里?在事实调查不充分的情况下,蒋介石又为什么这样严厉地处分军统平津区的情报人员?这些疑问,如今都已经湮没在真假莫辨的历史档案中了。

天津站的第二任站长是王子襄。

王子襄,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大。他在天津英国租界工部局领有行医执照,是一位正式的西医。王子襄生于1904年。身材高大,眉清目秀,挺拔俊逸。他的家境很富裕,个人行医的收入亦颇可观。王子襄任职天津站新站长时,还是单身。戴笠为什么会让王子襄出任天津站,可能是因为他忠诚可靠,又具有相当的学识能力和职业地位。

1934年,军统又接连下了好几道制裁令,其中包括石友三、吉鸿昌、张璧等。石友三一向反复无常,联共反共,抗日投日。当时石友三在日本支持下,出任国民政府冀北保安司令。吉鸿昌一向被宣传成抗日英雄,可是他留下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诗句,却颇为耐人寻味。张璧则是天津势力最大的汉奸。

此时的天津站青黄不接。原有的行动组员已经全部调离,而新的行动单位尚在建立之中。特别行动主要由北平站负责。而侦察任务,按组织体系则由天津站负责。因为天津站新站长王子襄本人刚刚着手工作,具体情况由天津情报组组长吕一民与北平站站长协调,听其调配。当时的北平站站长是陈恭澍。此人也很有争议。他与王天木、沈醉等一道,被称为戴笠手下的“四大凶”。陈恭澍后来去了台湾,还写了本厚厚的回忆录《英雄无名》。

王子襄的神秘死亡

1934年夏天,军统平津情报站在组织系统上和作业程序上,都有了改变。原先主持华北地区工作的特派员郑介民,奉命调回南京。特派员一职,暂由邢山代理,不久又由张行深接任。北平站和天津站的对上关系,也由单线传达改为双线来往。平津两站的工作,不一定非经特派员进行传达,因此两站的独立性与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就在天津站组织重建成功,即将开始新工作的时候,第二任站长王子襄却离奇死亡了。

王子襄是西医出身,有一种职业医生的认真劲儿。他的家也就是他的诊所,客厅平时招待客人,有病人前来就医,就成了诊室。客厅有几个大玻璃柜,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药瓶。王子襄有个爱好叫“试药”。他常常一个人拿自己做试验,有时是服药,有时是打针。有人劝说他这很冒险,可是他却处之泰然,我行我素,试验如故。


关键字: 内容标签:军统,潜伏,揭秘,地方,天津站,历史上,余则成军统 潜伏 揭秘 地方 天津站 历史上 余则成
下一篇:最新证据表明川岛芳子诈死 隐居长春30年(5)||上一篇:南京大屠杀“最大的元凶”何以逃脱极刑?(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