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公开发表的前前后后(2)

编辑:雪竹 来源:天天新报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给李淑一写了一封信,信的全文是: 


  淑一同志:


  惠书收到。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面。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此外,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你如见到柳午亭先生时,请为我代致问候。午亭先生和你有何困难,请告。为国珍摄!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信中的“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面”句,是针对李淑一在信中对《水调歌头·游泳》提出修改意见而言的。《水调歌头·游泳》作为《旧体诗词十八首》的压轴之作,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出版的《诗刊》创刊号上。信中的“如咏七夕之类”句是说古代咏七夕的诗词多借牛郎织女二“仙”七夕之鹊桥相会以寄慨,作者自己不直接出现。“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这一句是指李淑一在信中索要的毛泽东早年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枕上》一词。信中的“柳午亭先生”是指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


  曾在长沙接见李淑一


  李淑一收到毛泽东复信后,当时正在长沙第十中学实习的湖南师院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读到了这首词,激动万分。于是他们去信请求毛泽东同意将此词在“十月诗社”油印诗刊《鹰之歌》上首先发表。


  1957年11月25日,毛泽东给“十月诗社”社长张明霞同学复信,欣然同意:“张明霞同志:来信早收到,迟复为歉!《蝶恋花》一词可以在你们的刊物上发表。《游仙》改《赠李淑一》。祝你们好!”毛泽东还在“十月诗社”抄录并请求给予校正的词稿上,用黑铅笔将标题《蝶恋花·游仙》中的“游仙”二字删掉,改为“赠李淑一”。由于《鹰之歌》已在1957年秋“反右”运动中被迫停刊,这首词就改由湖南师院院刊《湖南师院》1958年元旦特刊公开发表,发表时题为《游仙(赠李淑一)》。毛泽东的这首词发表后很快就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1958年1月5日上海《文汇报》予以转载,1月7日《人民日报》转载时题为《蝶恋花·游仙·赠李淑一》。《诗刊》在1958年1月号(1月25日出版)刊载时,题为《蝶恋花·游仙(赠李淑一)》。随后全国各家报纸均在醒目位置陆续刊登。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回韶山在长沙短暂停留。他特意在蓉园亲切接见了李淑一和杨开慧的兄嫂杨开智、李崇德。毛泽东不但高兴地与李淑一合影留念,还把李淑一介绍给在座的客人说:“她就是李淑一,开慧的好朋友。她前年把怀念直荀的词寄给我,我就和了她这首《蝶恋花》,完全是按照她的意思和的。”两年后,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蓉园接见,李淑一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忆昔长沙识伟姿,重逢已是盛明时。卅年事业惊环宇,四海人民仰导师。话到忠魂弥恳挚,暖如朝日更温慈。九霄杨柳春常在,附骥深惭蝶恋词。”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前前后后,蝶恋花,公开,发表,毛泽东,答李淑一前前后后 蝶恋花 公开 发表 毛泽东 答李淑一
下一篇:北大少为人知的四段停办经历(2)||上一篇: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与政治遗嘱的真伪(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