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公开发表的前前后后(4)

编辑:雪竹 来源:天天新报
 
1958年秋天,上海红旗评弹队的演员一起商量尝试用弹词曲调谱唱毛泽东诗词。青年演员赵开生执笔谱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由余红仙在西藏书场作为正书前的开篇试唱。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融合了蒋调、丽调、俞调、薛调等多种弹词流派唱腔的旋律,很有新意,听众非常欢迎。粉碎“四人帮”后,余红仙随演出团到全国各地、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演出,优美动听的演唱倾倒了无数观众。一些外国媒体称赞其是“中华的神韵妙音”。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曾着意对“我失娇杨君失柳”这句作过改动。据毛岸青、邵华回忆,有一次,他们请求父亲把怀念母亲杨开慧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写给他们作纪念。毛泽东没说什么,只是走到桌前,缓缓抚平宣纸,悬起手腕,提笔写下了这首词的前四个字“我失杨花”。 当时毛岸青和邵华以为父亲下笔有误,忍不住提醒说:“爸爸,不是‘骄杨’吗?怎么……”毛泽东慢慢地摇了摇左手,然后语调缓慢地说:“称‘杨花’也很贴切。”


  因为在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里,杨开慧始终是一朵娇美的花朵,永远绽放在他记忆的深处。也是在这篇手书上,毛泽东还将“泪飞顿作倾盆雨”中的“飞”改写为“挥”。《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现在所见有两件手书:一件是前面提到的写给毛岸青、韶华的。此手书无标题,改“娇杨”为“杨花”,改“飞”为“挥”,词末写有“毛泽东 九月一日”字样,竖写,无标点符号。另一件是无标题,词末写有“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字样,竖写,有标点符号。此手书是根据毛泽东写给李淑一的信中的赠词与信后的署名和日期拼合而成的。


  摘自《党史纵横》2009年第4期


  王树人 文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前前后后,蝶恋花,公开,发表,毛泽东,答李淑一前前后后 蝶恋花 公开 发表 毛泽东 答李淑一
下一篇: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与政治遗嘱的真伪(1)||上一篇: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公开发表的前前后后(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