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清明缅怀忠烈 为抗日牺牲的都是烈士(2)

编辑:Jina 来源:凤凰资讯
 

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段生奎介绍说:“在滇缅公路上,至今还能捡拾到锈蚀的钢盔和子弹。”

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包括毛泽东之子毛岸英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志愿军烈士,长眠在朝鲜半岛。欣慰的是,志愿军烈士遗骸得到了朝鲜政府的妥善照顾。每年,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或来自国内的代表团,都会前往凭吊。

除这两次出国作战外,还有那些以战俘身份被强送出国的军人。特别是抗战初期,大批被俘军人被送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成为所谓的劳工。

东北抗联在遭到日军“围剿”失利后,退入前苏联境内坚持斗争,也有不少将士牺牲在前苏联境内。据抗联老战士回忆,由于害怕敌人侮辱尸体,烈士在安葬后几乎不留痕迹,岁月流逝,现在想找都困难。

为中华民族牺牲的都是烈士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老战士们都收到了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赠予的一份特殊礼物——一枚抗战胜利纪念章,包括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国民党军人。

事实上,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抗战英雄在壮烈牺牲后,一直都得到新中国政府的承认和褒奖。

由国民政府领导开展的淞沪会战、枣宜会战等,在中小学的历史和语文教科书中,得到了公正的介绍和评价。在北京,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等,以纪念在抗战中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国民党将士。

在一部由中国大陆拍摄的《血战台儿庄》电影中,国民党将士同仇敌忾、慷慨赴死的英雄形象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中国人。

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侧的国殇墓园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安葬着3000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和19名盟军官兵,是目前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1997年,这个国民政府军的烈士陵园成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抗战烈士的灵谷寺、灵谷塔一如当年,国民党抗战烈士的英名罗列其上,青天白日的徽章、“总理遗嘱”和“天下为公”的训言镌刻在牌坊上。每年的抗战胜利日,林荫道两侧放满了人们缅怀先烈敬献的花圈。

在成都南门外,矗立着一座脚穿草鞋、背着斗笠的川军战士雕塑。自1937年始,300万巴蜀男儿出川抗战,付出64万多人伤亡的代价。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以绝对劣势死守滕县,全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留城伤兵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未有一人被俘。

1943年,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国民政府在四川紧急征调4.5万名学生和知识分子赴印缅补充远征军。不到一个月,四川4万多青年就奔赴前线。因为战局急转直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没能回来。

烈士,辞海中这样定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自1937年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仅少将以上军官阵亡95人。

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牺牲,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都是烈士。


关键字: 内容标签:都是,忠烈,缅怀,烈士,抗日,清明,牺牲都是 忠烈 缅怀 烈士 抗日 清明 牺牲
下一篇: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三位红色女谍||上一篇:林徽因当年为何不接受徐志摩的追求?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