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抗战胜利后留在中国搞建设的日本军勤人员(1)

编辑:Jina 来源:人民政协报
 

资料图片:林弥一郎回访时受到伍修权接见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数众多的空军、铁道、医疗等方面的日本技术人员留在中国,有的在医院当医生、护士,有的在工厂当工程师,有的在学校当教员。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日本资深飞行教官

以林弥一郎为队长的飞行大队是日本关东军的王牌飞行队,拥有一批资深飞行员和教官。战后,有300多名日本关东军飞行队员,加入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帮助中国培养第一代飞行员。

1945年日本投降后,林弥一郎的部队被抗日民主联军包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抗日民主联军代表只是要求他们“交出武器”,没有使用“解除武装”字眼。

“投降仪式”很特别,林弥一郎率领部队到达指定地点,看到只有一张旧木桌子,一个武装人员都没有。抗日民主联军代表让他们把武器放在地上,他们在毫无屈辱的情况下放下了武器,然后被分派到各农户住宿。

两天后,抗日民主联军代表请林弥一郎赴宴,当听说他是飞行队长时,这位代表喜出望外,请他帮民主联军培养飞行员。

林弥一郎没想到自己能从“战俘”的身份变成共产党的飞行教官。他提出了“飞行教练有下达命令、执行纪律的权利,支持未婚者成家”等要求,民主联军指挥员爽快地批准了。

1946年3月1日,林弥一郎被任命为飞行主任教官,教学工作很快展开。在航空学校,林弥一郎的训练出了名的严厉。张积慧是当时最好的学员之一,在放单飞时只出了点小毛病,就被林弥一郎卡住了。别人都不理解,林弥一郎说,身为教官如果不严格要求,那就是对学员、对中国不负责。

在林弥一郎的精心指导下,张积慧的单飞放得非常成功。当时,因条件所限,学员一般只飞行十几个小时就可以放单飞。正是日本教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使王海、刘玉堤、张积慧等人成长为闻名世界的空军英雄。

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3年半,林弥一郎和他的部下亲手培养了160名飞行员,这批学员后来成为创建人民空军的骨干。1949年开国大典,参加阅兵式的23名飞行人员全部来自东北老航校。

1954年,日本飞行员回到日本,由于日本右翼的迫害,他们生活非常艰苦,不少人很怀念老航校的生活。为了纪念那段特殊的日子,林弥一郎组织了“航七会”,在日本各地设有7个支部,会员达1000多人。

林弥一郎于1999年8月14日病逝,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航七会”会员举行了隆重的追思会,称他是一位中国人民永远尊敬的空军之友。

日本技术员奔赴大西北修铁路

战后,有800多名日本铁道技术人员,在甘肃参加了两年建设,开通了天兰线。

天兰线是连接天水与兰州的铁道,施工特别艰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为了建设新家园急需铁道来运送物资。

1951年春,担任电器技师的市冈希夫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没有任何路线原始资料,连画设计图的专用笔都没有。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日本,中国,抗战胜利,留在,人员,建设日本 中国 抗战胜利 留在 人员 建设
下一篇:存放毛泽东遗体水晶棺制作内情(3)||上一篇:密档:“御林军”反蒋 险些活捉蒋介石(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