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韩少华:我所见的冰心先生(1)

编辑:秋痕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一 
  阳春三月底,嫩草初萌。沿着中央民族学院外墙往西,有一条僻静的小路。可感觉还有些轻寒,却又融着暖晴似的。 
  1982年春,我见着了冰心先生。 
  想起1963年春末,北京东城的一次中国作家协会的笔会上,我曾远远地看到过这位冰心先生。可那时候,我还不是作协会员。只感觉冰心正微笑着,远视着我…… 
  抬眼看她家书柜,高低不一。椅套半旧。窗下待客的老式方桌,恰同主人的甘苦。 
  老人出迎了。那么清瘦,似还未曾脱去初愈痕迹,却温存地握着我的手,说:“前些时候,可以到外面去散散步了……”且让了茶,自己只饮了饮白开水。 
  小时候我曾在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就读于南城虎坊桥小学五年级,在教室里就听崔书府先生念的、冰心先生写的《寄小读者》: 
  小朋友,你们读到这封信时,我已离了可爱的海棠叶形的祖国,在太平洋的舟中…… 
  要知道,那时候的日寇可正是日落西山,快要投降的一刻! 
  哦,老人仿佛低低的,又分明是清楚至极:“‘五四’运动爆发了,很多爱国学生给北洋军阀政府逮捕了。官方还搞什么‘开庭审讯’。那篇小文章,就是我在旁听之后,记下来的。当时我正在北京协和女子预科读书。文章就发表在1919年北平《晨报》上,就是《旁听记》了……” 
  临别,请冰心先生给了我电话号码。 
  二 
  转过年来,到了二月份,冰心先生给我来了一封信,上写: 
  信和您的散文收到。谢谢。 
  散文我看了(春节来来往往,看书不能集中)…… 
  小说既已写开了头,在素材可用时,不妨再试试。作家可以而且也应当是个多面手。您还年轻,写作的日子还长着呢。 
  西方有句成语,说是:青年是写诗的时候,中年是写小说的时候,老年是写散文的时候。我看,这也不一定是规律。 
  下面是“冰心二月十八日”,后又附一句: 
  您散文中的“桃李篇”,和小说只一帘之隔! 
  给了我一个惊叹号!原来是也可以这、也可以那,也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小说! 
  这才明白了些…… 


关键字: 内容标签:冰心,所见,韩少华冰心 所见 韩少华
下一篇:老舍生命中三位女性:初恋对象是刘家小姐(2)||上一篇:国图镇馆之宝(7)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