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的三次婚姻见"世风"(3)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网
 
“听说先生即将远渡重洋,不知要将两位公子带在身边,还是送回绍兴老家寄养?”

    听到这里,蔡元培倒是一震。是啊,远渡重洋的事都早已在安排之中了,两个孩子的问题,自己却从未做过周详的考虑,到底是该带在身边还是送回故乡呢?

    蔡元培一时皱了眉头,竟不知如何作答。

    徐新六又说:“穿衣吃饭,浆洗缝补,你身边总得有个人照料吧?不然,你这满身的学问如何做起呢?”

    说到穿衣吃饭,浆洗缝补,蔡元培一下子就想起了近日一直伺候在身边的自己的女学生周峻。周峻虽是自己的学生,却也是个女子,三十好几的人了,一直待字闺中,倒不知她究竟是怎样的心思?看她的眼神形态,对自己颇是有意的,但言语之间从未表露,或恐是羞于启齿吧;儿女们若能得到周峻照料,也算是一种福分;这周小姐不仅聪明贤惠,而且更是才貌双佳之人,且等一等再说吧……想到这里,蔡元培就笑着说:

    “还是算了吧,我已是54岁的老人,不能再拖累别人,但我蔡某还是感谢您的这番美意!承蒙关爱呀!”

    “先生……”徐新六还待再说,蔡元培忙举手拦住说:“多谢多谢!还是不劳费心吧。”

    却不想这徐新六也是个倔强之人。一是他敬重蔡元培的为人,二是同情他的生活清苦,再者,提亲之事乃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亦是善举。几日之后,徐新六再约蔡元培,谈的还是老话题。蔡元培也非常感激徐先生的仁义之心,便应了他的要求,但同时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本人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二、年龄略大;三是熟谙英语而能成为研究助手者。”

    蔡元培心想这下可以把他唬回去了。没想到徐新六一脸灿然地满口答应下来:“没问题,没问题,并且我还可以给您增补几个条件:第四是贤惠且极赋爱心;第五相貌可人,亲切,勤勉;第六……”

    “好了好了!”蔡元培虽为吃惊,但也还是笑着问道:“此人何籍?”

    “祖籍南京,幼年在富阳新登和杭州长大,擅长写诗和绘画,性格文静贤淑,年龄三十有三。说起来您可能认识,她曾是您的爱国女校的学生,因她家与我母亲关系甚密,因此托我保媒。细说您可能会想起,早前她还曾到北京府上拜请过您及夫人,您还亲自在她的工笔仕女图上题过诗呢!”

    蔡元培听完大惊失色:“你说的可是周姓女子?”

    “正是。她大名周峻,字养浩。仰慕恩师有十年之久,且立誓不嫁,也算是节烈女子。她目前正在上海,如若先生有意,明日即可安排相见。”

    蔡元培一时间听得哑口无言。此时他的思绪仿佛又回到无尽的往事之中。蔡元培的心情非常复杂,但还是欣然接受下来。

    自从徐新六做了媒人以后,周峻倒是不再接近蔡元培。婚期正在一天天临近,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最终走进了简朴而新式的婚礼,这也是蔡元培的第三次婚礼。

    这次婚礼完全是现代文明式的。当时蔡元培到周峻下榻的宾馆迎接周峻,之后两人一起到苏州留园,拍摄了结婚照片。当时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还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

    忘年新结闺中契,劝学将为海外游。

    鲽泳鹣飞常互且,相期各自有千秋。

    蔡元培就是用这样的文字,记下了他的第三次新婚。

    婚后十天,蔡元培携周峻及子女离沪奔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夫人和女儿都进了国立美术学院,而他则开始潜心编写《哲学纲要》。每临黄昏,布鲁塞尔的林间小道上,总能见到一对老夫少妻结伴而游,吟诗赏月。名震海内、叱咤风云的蔡元培,终于过上了恬静祥和的家庭生活。

     1940年3月5日,也就是周峻50岁生日的前两天,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一代宗师就这样静静地魂息香港。周峻把对蔡元培的一生之爱倾于一尊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其上刻有蔡元培所题之诗:

    唯卿第一能知我,

    留取心痕永不磨。

    (奚庆庆,《世纪风采》)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世风,泰斗,楷模,学界,人世,婚姻,蔡元培世风 泰斗 楷模 学界 人世 婚姻 蔡元培
下一篇:兔死狗烹:汉高祖刘邦异姓王的最后结局(3)||上一篇:高句丽的历史由来及传说(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