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毛泽东为何否定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军事才能?(2)

编辑:秋痕 来源:星岛环球网
 
二是不懂关键时刻主帅应亲自临阵调度以策应战事。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记载:“初,越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
毛泽东读此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毛泽东又在《魏纪四》就诸葛亮出师木门道杀张郃事,作了眉批:失街亭后,每出,亮必在军。他认为,这是诸葛亮接受了教训,所以街亭之败,诸葛亮也是要负重要责任的。

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要随时把握敌我强弱形势的变化,选择有利的时机,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克敌致胜。诸葛亮北伐之际,蜀汉的总体实力弱于曹魏。时因刘备去世,魏边关多年无犯,关中及陇右地区兵力空虚,守备废弛。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诸葛亮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大军直取长安一举平定关中。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大将魏延集中兵力攻取关中的建议,而是以赵云、邓芝为一部攻打箕谷,以马谡、王平为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军驻足祁山,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攻取,把本已相对强势的蜀汉兵力进行分散,变强势为弱势,致使马谡兵败街亭。张合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与张合展开决战,战胜张合。这就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的“亮宜自临阵”的关键所在。
诸葛亮对于自己的失误后来也意识到了。毛泽东又在《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四》就诸葛亮出师木门道杀张郃事,作了眉批:“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说明自街亭之败,诸葛亮已经吸取了教训。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否定,军事,毛泽东,诸葛亮否定 军事 毛泽东 诸葛亮
下一篇:史海:河南汤阴战役活捉"东陵大盗"孙殿英的经过||上一篇:文化记忆之真实邓丽君:一段悄然而至的传奇(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