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为何要把林语堂涂掉 30年后才完整的老照片(图)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政协报
 

 
1933年2月17日鲁迅与宋庆龄等7人在宋宅合影(左起史沫特莱、萧伯纳、宋庆龄、蔡元培、伊罗生、林语堂、鲁迅)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共和国,面临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绵延不绝、越绷越紧的阶级斗争,直至爆发被称为“十年内乱”的“文革”。已被政治化了的鲁迅研究领域,不可能不受一场又一场斗争的影响。在这里,我想举出一张大家所熟悉的照片,它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这张照片就是鲁迅、宋庆龄、蔡元培、萧伯纳、林语堂、伊罗生、史沫特莱等七人,于1933年2月17日,在宋庆龄住宅花园门口拍的合照。鲁迅日记当天记有:“午后汽车赍蔡先生信来,即乘车赴宋庆龄夫人宅午餐,同席为萧伯纳、伊(罗生)、斯沫特列(莱)女士、杨杏佛、林语堂、蔡先生、孙夫人,共八人。饭毕照相二枚。”“七人照”就是“照相二枚”之一。杨杏佛是摄影者,所以照片中不在。这张照片,新中国成立前没有发表过。1951年9月出版的上海《文艺新地》第一卷第八期上,为纪念鲁迅诞辰七十周年,刊出了这张“七人照”,但照片上只有五个人,被涂去了林语堂、伊罗生。《文艺新地》是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月刊,由冯雪峰、唐主编,于1951年2月1日创刊。4月,冯雪峰调北京工作,由巴金、唐任主编。由于主编的关系,该刊常常刊出关于鲁迅的文字和图片,几乎成了这本杂志的一大特色。

    为什么要从“七人照”中涂掉林语堂、伊罗生呢?估计和他俩的经历有关。林语堂1895年生于福建龙溪一个基督教传教士家庭。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1920年在北京几所大学任教,《语丝》周刊的积极投稿者。1926年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由于他的推荐和邀请,鲁迅到厦门大学执教。1930年跟随蔡元培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曾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宣传委员和上海分会执委;创办《论语》半月刊。1936年起定居美国,当时左翼文坛就定他为“买办文人”。在美国用英文创作了《京华烟云》等长篇小说,内容是爱国、抗日、进步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里,他投胎传教士家庭、读教会大学、留学美国德国、定居美国、用英文写作,都被看成是“买办行为”。这样一个“买办文人”怎么可以与伟大的鲁迅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呢?伊罗生,美国人。1930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在上海参加《大美晚报》和《大陆报》工作,主编中英文合刊的《中国论坛》。选编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草鞋脚》,得到鲁迅、茅盾支持。1935年回美国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科研和执教。据说他的思想和一些行为与托派有关联。就因为这点,将他从鲁迅等人的合影中剪去,是“理所当然”的了。

    自从《文艺新地》发表“五人照”以后,全国各地报刊,在纪念鲁迅的日子里,就常常刊出“五人照”,笔者手头就有1956年10月15日出版的《文艺报》(半月刊)第十九号,10月16日出版的《萌芽》(半月刊)第十八号;1957年出版的《鲁迅图片集》,自然也没有例外。

    直到北京鲁迅博物馆编辑、文物出版社1977年3月出版的《鲁迅》(照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出版的《鲁迅图片集》,所采用的也都是“五人照”。

    据《鲁迅》(照片集)的实际编辑者周海婴、裘沙在《一部在逆境中诞生的文献》(1997年9月4日《中华读书报》)中说:他们在编《鲁迅》时是知道“五人照”原由“七人照”而来的,就千方百计搜寻“七人照”。“这张七人合影的原照,当年几乎没有人知道。许广平先生珍藏的四本鲁迅照相册中没有,上海蔡粹盎女士保存的蔡元培先生的遗物中也没有,上海宋庆龄故居也没有。我们找了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和绍兴两个鲁迅纪念馆,他们无论展出和收藏,也都是那张被涂掉了林语堂和伊罗生的五人照。后来我们知道此照片由杨杏佛先生拍摄,在杨杏佛之子杨小佛先生那里证实了这一点,但也未找到该照片的原照。最后,是唐先生帮助我们从他的收藏中找到的一张翻拍片(见《唐文集》10卷731页)。很可惜,这张费大气力找到的,很可能是唯一的一张幸存照,刊出时仍然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惯例,又把它变成了一张五人照。真是无可奈何!这是1977年的事。原来,唐竟藏有“七人照”的翻拍照!唐是注重保存史料的鲁迅研究专家。他手头有“七人照”,而他主编的刊物只得用“处理过的”“五人照”,其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值得庆幸的是,“五人照”从他手里传播出去,而“七人照”也是从他手里传播到天下的。现在许许多多书、报、刊所用的“七人照”,都可能源自他的那张“翻拍照”。

    那么,“七人照”是何时大白于天下的呢?那是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新华社发了一组关于宋庆龄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七人照”。向全国和海外播发的这张照片的说明全文是:“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七日,宋庆龄在家里宴请英国文豪萧伯纳等,并合影留念。前排左起: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后排左起萧伯纳、宋庆龄、美国记者伊罗生、中国现代散文家林语堂。”从此,这张“七人照”才在祖国大地上和海外的出版物中,完整地频频与世人相见,而且也为林语堂、伊罗生正了名。(《林语堂作品集》《林语堂传》也从此在我国大陆出版,他的名著《京华烟云》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各地放映。至于伊罗生,据说早已和托派没有联系,而且托派在其故乡苏联也已得到了平反。1980年他应邀来我国访问时,已受到友好接待。他约请鲁迅、茅盾编的《草鞋脚》,按原貌于1982年在我国出版。)历史无可阻挡地进入了新时期。

    文/倪墨炎  摘《档案春秋》


关键字: 内容标签:要把,老照片,年后,完整,林语堂涂掉要把 老照片 年后 完整 林语堂涂掉
下一篇:陈毅全歼老蒋“御林军”74师(1)||上一篇:披露:纳粹"死亡天使"门格勒造亚利安人双胞胎镇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