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丰子恺与"缘缘堂":弘一大师赐名 独具朴素之美(1)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缘缘堂是丰子恺故居的名称。1927年丰子恺在上海立达学园永义里的校舍,是最初的缘缘堂。后来几经迁徙,最后于1933年在浙江省石门镇建造缘缘堂新屋,抗战期间毁于炮火,1985年重建落成。本书是关于丰子恺女儿丰一吟对缘缘堂的追忆,真实感人。选摘时有删节。

    江湾缘缘堂:

    弘一大师拈字赐名

    丰子恺(1898-1975)诞生于浙江省石门镇(当时属崇德县,现属桐乡市)。1914年在当地高等小学校毕业后,就读于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该校的图画音乐老师李叔同先生的指引下,丰子恺走上了专攻艺术的道路。师范毕业后,于1921年去日本学习了10个月,回国来先后任教于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上海立达学园。

    1927年农历9月26日,丰子恺虚龄30岁生日的那天,李叔同先生(已于1918年出家)即弘一大师正在丰家做客。恩师对他的教育,不仅限于音乐美术方面,在佛教上也给予他很深的影响。他决定拜弘一大师为师,皈依三宝,作一名在家居士。于是,在楼下钢琴边释迦牟尼像前举行了皈依仪式,弘一大师给他取法名婴行。

    就在这一回,丰子恺请求弘一大师为他永义里的这所校舍取个宅名。弘一大师叫丰子恺在好几张小方纸上写上自己喜爱而又可以互相搭配的字,把小方纸团成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先后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于是就将永义里的寓所命名为“缘缘堂”。请弘一大师写了一幅横额,交九华堂装裱后挂在永义里的寓所中,这是缘缘堂“灵”的存在的开始。

    1930年迁嘉兴,1932年迁上海,缘缘堂一直随着堂主人丰子恺,形影不离。他所写的随笔也往往自名为“缘缘堂随笔”。1931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丰子恺的第一本随笔集,就取名为《缘缘堂随笔》。其实那时的缘缘堂还是“游击式”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之美,独具,朴素,大师,丰子恺,缘缘堂之美 独具 朴素 大师 丰子恺 缘缘堂
下一篇:张爱玲姑姑将"剩女"做到极致 比惜春还受伤(2)||上一篇:张爱玲姑姑将"剩女"做到极致 比惜春还受伤(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