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三百年祭》成为全党整风文件
《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遭到国民党的围攻,但在延安的毛泽东却从这篇文章引出了更多的思索,非常善于从中国历史吸取经验教训的毛泽东一直对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这段历史非常重视,早在1928年,他就以李自成为例,开导红军将士避免犯“流寇主义”的错误,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还专门读了一本关于李自成起义的章回小说《永昌演义》。因此,当毛泽东读到郭沫若这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章后,当然格外兴奋,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
就在读了《甲申三百年祭》后不久的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给高级干部作《学习和时局》报告时,特别提到了郭沫若的这篇文章,他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同月18日、19日,延安《解放日报》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全文转载了郭沫若的文章,并加编者按,称赞文章“充满爱国爱民的热情”,同时反击了国民党对郭沫若的围攻,说“蚍蜉撼大树,只是增加了郭先生的文章的历史价值而已。”中央又决定将其作为全党的整风文件,在解放区普遍印发,供党内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部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专题向全党、全军发了通知:“郭文指出李自成之败在于进北京后,忽略敌人,不讲政策,脱离群众,妄杀干部,实为明末农民起义留给我们的一大教训。作品对我们的重大意义,就是要我们党,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和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11月21日,毛泽东亲笔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
正是基于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总结,毛泽东在全国胜利前夕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这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向北京进发时,又提起李自成的教训。毛主席说: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李自成进京后就变了,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1991年,江泽民两次提到要重新学习郭沫若的文章。可以说,郭沫若的这篇《甲申三百年祭》的影响已远远越出历史界,整整影响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
来源:《党史信息报》镜周刊第612期2004年3月17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郭沫若,三百年,毛泽东郭沫若 三百年 毛泽东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遭到国民党的围攻,但在延安的毛泽东却从这篇文章引出了更多的思索,非常善于从中国历史吸取经验教训的毛泽东一直对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这段历史非常重视,早在1928年,他就以李自成为例,开导红军将士避免犯“流寇主义”的错误,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还专门读了一本关于李自成起义的章回小说《永昌演义》。因此,当毛泽东读到郭沫若这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章后,当然格外兴奋,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
就在读了《甲申三百年祭》后不久的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给高级干部作《学习和时局》报告时,特别提到了郭沫若的这篇文章,他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同月18日、19日,延安《解放日报》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全文转载了郭沫若的文章,并加编者按,称赞文章“充满爱国爱民的热情”,同时反击了国民党对郭沫若的围攻,说“蚍蜉撼大树,只是增加了郭先生的文章的历史价值而已。”中央又决定将其作为全党的整风文件,在解放区普遍印发,供党内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部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专题向全党、全军发了通知:“郭文指出李自成之败在于进北京后,忽略敌人,不讲政策,脱离群众,妄杀干部,实为明末农民起义留给我们的一大教训。作品对我们的重大意义,就是要我们党,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和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11月21日,毛泽东亲笔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
正是基于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总结,毛泽东在全国胜利前夕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这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向北京进发时,又提起李自成的教训。毛主席说: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李自成进京后就变了,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1991年,江泽民两次提到要重新学习郭沫若的文章。可以说,郭沫若的这篇《甲申三百年祭》的影响已远远越出历史界,整整影响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
来源:《党史信息报》镜周刊第612期2004年3月17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郭沫若,三百年,毛泽东郭沫若 三百年 毛泽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