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特到新四军后,开始主要在军部总医院工作,1941年7月,日军占领了盐城,新四军的领导机关分散转移,罗生特随同卫生部副部长崔义田,转移到阜宁一带的安全地区。当他得知前线不少伤员需要治疗时,坚决要求到前线去,他们来到东沟,设立了包扎所,连饭都顾不上吃,立即给伤员做手术,困极了就用毛巾蘸冷水在头上敷一敷,直到做完最后一个手术。
1941年9月28日,领导决定调罗生特任三师顾问。1942年初,刘少奇要返回延安,由于新四军的卫生医疗干部力量比较强,准备带罗生特、沈其震、齐仲桓等人一起走。3月19日,刘少奇一行90多人在一个营的护送下出发了,来到新黄河边,因他们目标过大,引起敌人注意,结果只有刘少奇等少数人继续北上,罗生特等人又回到第三师。5月25日,陈毅夫人分娩,生下了陈昊苏,就是由罗生特接生的。
1942年底,罗生特随新四军卫生部西移,乘船过洪泽湖,来到眙盱的第二师工作。
1943年4月,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病重,尿血不止又查不出原因,罗荣桓在夫人林月琴和卫生部长谷广善陪同下,来到黄花塘,罗生特给他做了细致的检查,发现他右肾有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因没有X光机,很难确定,也不敢贸然开刀,只好暂做保守治疗。罗生特每天给他量血压、脉搏、体温,看尿样,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罗荣桓病情稳定下来,于6月底返回山东。
罗荣桓夫妇走后,陈毅和赖传珠商议,为了罗生特的安全,最好还是去延安。于是罗生特开始做第三次去延安的准备,卫生部还派人去上海买了一只手提医疗箱。6月底,罗生特在手术室负责人李磊、化验室负责人蔡和、病房负责人夏汀、翻译方政和警卫员李光陪同下,动身北上。罗炳辉师长送给他一把日本战刀、一支日本手枪和一双银筷子。
罗生特等人首先来到新四军四师驻地洪泽湖北岸的半城,受到师长彭雪枫和政委邓子恢的热情接待,四师的医疗条件差一些,他们要求罗生特留下数月再走,罗生特慨然应允。
8月28日,淮北地区暴雨成灾,大柳巷的围堤决了一个十几丈的口子,罗生特和战士们一起跳入滚滚的洪流之中,用身体组成人墙,终于堵住了决口,使方圆十几里的地方,转危为安,得免于难。
正当罗生特等人准备去延安之时,从山东传来了罗荣桓病重的消息。领导决定罗生特暂不去延安,先去山东。他来到山东军区所在地夹河村,顾不上休息,立即给罗荣桓做了检查。此后,他每天两次到罗家中治疗,使病情很快稳定下来。林月琴曾回忆说:“他是高明的医生,如果没有他这位专家的治疗,罗荣桓将受到更大的痛苦和折磨。”
山东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比新四军差一些,吃的高粱面煎饼和地瓜面窝头,又黑又硬,罗生特一块一块掰着吃。治疗没有金属镊子,就用竹片代替;没有凡士林,就用牛羊油;没有胶布,就用牛皮纸涂一层胶来代替。罗生特还用土办法给自己治病,一次他患感冒,高烧不退,又没有药品,他就叫人把自己用绳子系到井里降温。
罗生特在山东极为简陋的战地医院里,治好了特务团团长张仁初的左臂枪伤;二旅曾炳华营长的腿伤;做了三次手术,治好了日照县大队李勉的小腹贯穿伤;治好了滨海支队司令员万毅的两腮贯穿伤。他还成功地为省参议会女议员彭葆仁,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被他治愈的群众更是数不胜数,至今在这一带还流传着不少他治病救人的故事。
为了表彰先进,山东军区在莒南县召开英雄模范大会,罗生特作为卫生界的模范出席了大会。日本投降前后,山东军区组织五路大军向敌人反攻,在临沂战斗中,罗生特一直在前线抢救伤员。
抗战胜利后,罗荣桓去东北工作,罗生特也随同前往。10月24日,他们由临沂出发,11月5日到达龙口港,分乘六艘汽船渡海,在辽东半岛的貔子湾登陆。一到沈阳,他立即给罗荣桓做进一步检查,发现右肾有肿瘤,建议他去设在平壤的苏军总医院再检查一次。总医院做肾切除手术也没有把握,只好请他去莫斯科治疗。1946年7月,罗荣桓夫妇赴苏联,原计划由罗生特陪同前去,因苏方不同意,罗生特就留在了哈尔滨。
1947年3月,罗生特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卫生部长,受到纵队司令员万毅的热烈欢迎。这是战争年代我军历史上由国际友人担任的最高的实际领导职务。此后,他随同部队转战南北,在前线抢救伤员,并利用机会开办了一个短期训练班,为部队培养医务人员。9月,由苏联治病回国的罗荣桓心脏病发作,罗生特由图们赶回哈尔滨,为罗荣桓治疗。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罗生特随同罗荣桓来到北平,他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参观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院。这时,由协和医院的专家为罗生特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发现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并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有病,但一直隐忍不说。经过这次检查,组织上决定他和罗荣桓一起去天津休养。
在天津,他决定回国探亲,临行前,罗荣桓送给他一块怀表留念。途经上海,陈毅市长为他设宴饯行。在宴会上,陈毅高度评价了罗生特在中国的贡献,称他是“活着的白求恩”、“无私的国际主义战士”,希望他早日再来中国。并将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给他的中德文对照的荣誉证书,亲手交给了他。罗生特回国后,想再来中国,却办不了出国手续和护照。直到1952年,他妹妹写信给我驻东德大使馆,王雨田参赞收到信后立即向国内请示,国内答复欢迎罗生特再来中国。令人遗憾的是,在此期间,罗生特去以色列探亲,途中因心肌梗塞而逝世,终年只有49岁。
关键字: 内容标签:白求恩,国际主义,军中,战士,罗生特白求恩 国际主义 军中 战士 罗生特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1941年9月28日,领导决定调罗生特任三师顾问。1942年初,刘少奇要返回延安,由于新四军的卫生医疗干部力量比较强,准备带罗生特、沈其震、齐仲桓等人一起走。3月19日,刘少奇一行90多人在一个营的护送下出发了,来到新黄河边,因他们目标过大,引起敌人注意,结果只有刘少奇等少数人继续北上,罗生特等人又回到第三师。5月25日,陈毅夫人分娩,生下了陈昊苏,就是由罗生特接生的。
1942年底,罗生特随新四军卫生部西移,乘船过洪泽湖,来到眙盱的第二师工作。
1943年4月,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病重,尿血不止又查不出原因,罗荣桓在夫人林月琴和卫生部长谷广善陪同下,来到黄花塘,罗生特给他做了细致的检查,发现他右肾有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因没有X光机,很难确定,也不敢贸然开刀,只好暂做保守治疗。罗生特每天给他量血压、脉搏、体温,看尿样,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罗荣桓病情稳定下来,于6月底返回山东。
罗荣桓夫妇走后,陈毅和赖传珠商议,为了罗生特的安全,最好还是去延安。于是罗生特开始做第三次去延安的准备,卫生部还派人去上海买了一只手提医疗箱。6月底,罗生特在手术室负责人李磊、化验室负责人蔡和、病房负责人夏汀、翻译方政和警卫员李光陪同下,动身北上。罗炳辉师长送给他一把日本战刀、一支日本手枪和一双银筷子。
罗生特等人首先来到新四军四师驻地洪泽湖北岸的半城,受到师长彭雪枫和政委邓子恢的热情接待,四师的医疗条件差一些,他们要求罗生特留下数月再走,罗生特慨然应允。
8月28日,淮北地区暴雨成灾,大柳巷的围堤决了一个十几丈的口子,罗生特和战士们一起跳入滚滚的洪流之中,用身体组成人墙,终于堵住了决口,使方圆十几里的地方,转危为安,得免于难。
正当罗生特等人准备去延安之时,从山东传来了罗荣桓病重的消息。领导决定罗生特暂不去延安,先去山东。他来到山东军区所在地夹河村,顾不上休息,立即给罗荣桓做了检查。此后,他每天两次到罗家中治疗,使病情很快稳定下来。林月琴曾回忆说:“他是高明的医生,如果没有他这位专家的治疗,罗荣桓将受到更大的痛苦和折磨。”
山东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比新四军差一些,吃的高粱面煎饼和地瓜面窝头,又黑又硬,罗生特一块一块掰着吃。治疗没有金属镊子,就用竹片代替;没有凡士林,就用牛羊油;没有胶布,就用牛皮纸涂一层胶来代替。罗生特还用土办法给自己治病,一次他患感冒,高烧不退,又没有药品,他就叫人把自己用绳子系到井里降温。
罗生特在山东极为简陋的战地医院里,治好了特务团团长张仁初的左臂枪伤;二旅曾炳华营长的腿伤;做了三次手术,治好了日照县大队李勉的小腹贯穿伤;治好了滨海支队司令员万毅的两腮贯穿伤。他还成功地为省参议会女议员彭葆仁,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被他治愈的群众更是数不胜数,至今在这一带还流传着不少他治病救人的故事。
为了表彰先进,山东军区在莒南县召开英雄模范大会,罗生特作为卫生界的模范出席了大会。日本投降前后,山东军区组织五路大军向敌人反攻,在临沂战斗中,罗生特一直在前线抢救伤员。
抗战胜利后,罗荣桓去东北工作,罗生特也随同前往。10月24日,他们由临沂出发,11月5日到达龙口港,分乘六艘汽船渡海,在辽东半岛的貔子湾登陆。一到沈阳,他立即给罗荣桓做进一步检查,发现右肾有肿瘤,建议他去设在平壤的苏军总医院再检查一次。总医院做肾切除手术也没有把握,只好请他去莫斯科治疗。1946年7月,罗荣桓夫妇赴苏联,原计划由罗生特陪同前去,因苏方不同意,罗生特就留在了哈尔滨。
1947年3月,罗生特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卫生部长,受到纵队司令员万毅的热烈欢迎。这是战争年代我军历史上由国际友人担任的最高的实际领导职务。此后,他随同部队转战南北,在前线抢救伤员,并利用机会开办了一个短期训练班,为部队培养医务人员。9月,由苏联治病回国的罗荣桓心脏病发作,罗生特由图们赶回哈尔滨,为罗荣桓治疗。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罗生特随同罗荣桓来到北平,他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参观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院。这时,由协和医院的专家为罗生特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发现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并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有病,但一直隐忍不说。经过这次检查,组织上决定他和罗荣桓一起去天津休养。
在天津,他决定回国探亲,临行前,罗荣桓送给他一块怀表留念。途经上海,陈毅市长为他设宴饯行。在宴会上,陈毅高度评价了罗生特在中国的贡献,称他是“活着的白求恩”、“无私的国际主义战士”,希望他早日再来中国。并将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给他的中德文对照的荣誉证书,亲手交给了他。罗生特回国后,想再来中国,却办不了出国手续和护照。直到1952年,他妹妹写信给我驻东德大使馆,王雨田参赞收到信后立即向国内请示,国内答复欢迎罗生特再来中国。令人遗憾的是,在此期间,罗生特去以色列探亲,途中因心肌梗塞而逝世,终年只有49岁。
关键字: 内容标签:白求恩,国际主义,军中,战士,罗生特白求恩 国际主义 军中 战士 罗生特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