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里文史不分家的特点,使得生动的文学细节融入正史,并放大了历史人物的传奇,甚至在文学作品的一再重复中,代替了正史,成为我们民族最难忘的历史记忆。
为了让文学和传说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一代又一代的后世文人,心甘情愿又一本正经地制造“历史”。于是,寂寞的周瑜不再寂寞,模糊的小乔不再模糊,两个人的墓地,竟也活生生地多了好几处。据统计,近千年间,周瑜墓竟出现有六处之多,而小乔的墓地,也有三处。每一个墓地,都有言之凿凿的理由和生动感人的传奇。
譬如江西省庐江城西的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其存在的理由是周瑜当年留镇过巴丘(庐陵郡巴丘县),也卒于巴丘,小乔去世后自然随夫而葬,并有明诗为证:“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
而在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北面,也有一座小乔墓。理由是裴松之注解《三国志》里称周瑜病卒的巴陵,是晋荆州长沙郡的巴陵县(即今岳阳市),而非巴丘。同时相传小乔墓地一带,便是三国时期的周瑜军府,而墓府即是当时的军府花园。
有意思的是,在安徽省南陵县境内的中山公园边上,也有一座小乔墓。理由是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当时的知县高怡梦见小乔诉说她的墓在香油寺侧,于是县长大人便立马在香油寺西苑,建了一座小乔墓。大概当地人也觉得这个梦的解释有些牵强,便又拉来周瑜曾做过春谷(今南陵县)长的理由。然而,这个理由实在牵强,且不说周瑜是先做春谷长,后来才破皖的时间差,便是让小乔弃夫君不顾,孤魂流落异地,已经是莫名其妙得有些残忍了。
这本是周瑜一个人的家事和私事,却在后人生拉硬拽的安排中,全乱了套,夫妻俩的灵魂也俱不得安息,并被扯得七零八落,尴尬得只好四处漂泊。我想,这肯定不是洁身自好的周瑜所能想到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千古,堪称,人格,风流,完美,周瑜,话周郎千古 堪称 人格 风流 完美 周瑜 话周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