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毛泽东尊师故事:游览亲操船桨 以稿费贴补恩师(1)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一段毛泽东自述少年时代的经历:“我开始很想到长沙去,听说那里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这个教员是谁?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里,保存着这样一封毛泽东的 

  亲笔信:“人惕、人价二位同志:一九六二年七月十四日来信收到,惊悉有晋先师因病逝世,不胜哀悼。谨此致唁。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九日。另奉薄仪一份,聊助营奠之资,又及。”有晋先师就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已故教授张人价先生的父亲张有晋(张人惕是张人价兄长)。 
  1910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坐落在湘乡县城涟水之滨、幽雅、古朴的东山学堂里,来了位年方17的英俊少年,高挑身材,农家装束,他叫毛润之。 
  东山学堂是名学府,就读学子绝大多数是富家子弟,同时东山学堂有规定不收外县学生,且当时入学考试时间已过。美国传记作家R·特里尔著的《毛泽东传》中记载:当时毛找到校长,要求能够让他在此念书。他的镇定引起了校长的兴趣,为了进一步考察他的才智,校长破例给了他补考的机会,命题“言志”。毛润之接过试题,想起了离家时写的《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联想到排除阻力的艰难,遭遇讥讽的愤慨,长期积蓄的凌云壮志……顿时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奋笔疾书,一挥而就。校长接过一看,只见那字里行间无不跳跃着为救国救民而学的宏愿。校长连说:“好,好,栋梁才!”当晚,校长和麓村先生(即张友晋)在教职工会上就立主打破不收外县生的陈规,破格录取了他。 
  毛润之如愿上学了,恰巧麓村先生教他算术课。毛润之从来没接触过算术课,但他勤奋好学,加上麓村先生悉心指导,成绩提高很快。东山学堂实行新法教育,效仿西方新学,力求先进。毛润之很好学,在那学到了许多新知识。麓村先生不只是关心毛泽东的算术课,还关心他国文方面的进步。即使到几十年后,麓村先生还记忆犹新地对后辈说:“毛泽东那时已练就一手出色的文笔,在东山曾写过命题为《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文章,国文老师极为赞赏,下批语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 
  1911年春,麓村先生又推荐毛润之进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 
  从韶山到东山,从东山到长沙,少年毛润之大长了知识,大开了眼界。但在这关乎毛润之发展前途的重大转机时期,都有麓村先生的重要提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毛泽东离校参加新军。革命失败后,他又辗转到湖南第一师范读书。而麓村先生又正巧在该校任教。再度重逢,师生情谊更加亲密了。麓村先生这时更加关心毛泽东,他对当时的毛泽东的组织演讲才能印象颇深,解放后到了北京他都还记得,他说:“那时候第一师范成为长沙学生运动的中心。每当集会,各种主张争论不休时,只要毛泽东一到,全场随即就静下来,他往往三言两语就抓住问题的要领,简明地分析归纳大家的意见,集中形成共识,并立刻见诸统一行动。”1918年毛泽东辞别恩师赴京筹备留法勤工俭学,从此中断联系。

关键字: 内容标签:船桨,贴补,尊师,恩师,稿费,游览,故事,毛泽东船桨 贴补 尊师 恩师 稿费 游览 故事 毛泽东
下一篇:60多年前中美两国曾合作筹建三峡(图)||上一篇:金山的“隐蔽生涯”:巧妙获得杜月笙“掩护”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