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万历罪状之八:“不容人言”(2)

编辑:秋痕 来源:凤凰历史专稿
 
阎崇年教授又说“万历皇帝喜欢别人对他歌功颂德,阿谀奉迎,不喜欢听批评意见。万历亲政之初,阁臣还敢提出不同意见。明朝制度:内阁的职责是‘票拟’和‘封驳’。‘票拟’就是在奏章上草拟处理意见,供皇上决策时参考;“封驳”就是对皇上下发到内阁的批示,可以提出反驳意见。如万历帝册立皇太子事,夜里二更下诏,阁臣沈一贯认为不妥,加以封驳,说‘(臣)万死不敢奉诏’,万历皇帝最后还是听从了他的意见。但是,自从惩治张居正后,内阁大臣,多为畏缩——‘票拟’多被‘留中’,‘封驳’则多不敢为。有句话叫作‘奴婢以伺喜怒为贤,师友以规过失为贤’,因为万历皇帝喜欢的是只会顺情说好话的奴才,久而久之,奸佞小人就围在他身边,特别是宦官。” 
这一段话的问题似乎是故意颠倒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以达到附会自己观点的目的。
    阁臣沈一贯封驳万历关于册立皇太子的批示,说“臣万死不敢奉诏”,这件事情发生在万历29年十月十一日。这离万历开始亲政,已经有19年的时间了,不是什么亲政之初了!更何况,无论在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大臣驳回万历的意见,万历自己的意志不得不屈服于大臣的意志的事情屡有发生。
比如万历二十年,礼部都给事中李献可等人又联名上疏逼迫万历表态,结果这些人在上疏中居然把弘治年号写错成“弘洪”,神宗抓住这一点进行反击,他批复说“册立已有旨了,这厮每又来烦激,且本内年号错写,显是故违明旨,污戏君上,好生可恶,为首的姑着降一级调任外用,其余各罚俸六个月”[⑦]。
   平心而论,这样的处罚并不算重,如果是清朝的皇帝碰到这种错写年号的事情,那么当事者受到的惩罚恐怕就不是这么轻描淡写了,事实上清朝文字狱中许多事件的性质远比比写错年号要轻的多,但受到的处罚却是残酷得多,砍头就属从轻发落了。
    这么轻的处罚,内阁接到以后按皇帝的意思拟旨发下执行就是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大臣给皇帝上疏中出现这类低级错误,确实是粗心草率到极点,至少是不太认真,稍微检查一下都可以发现的错误,如果给皇帝上疏都这么吊儿郎当,这么马虎,那又这么能指望他们对自己工作职责认真呢?加以责罚是有道理的。再说皇帝毕竟是皇帝,这点面子总是要给的。
    但明朝的内阁却不是这样,猜一下当时的内阁首辅王家屏是怎么做的?他接到万历的批示之后,一点情面都不给皇帝留,原封不动的把皇帝的批示退了回去,并且还附上自己的反驳意见,把皇帝的批示反驳的似乎一无是处。结果“对于首辅敢于封还御批,神宗十分不满,又不便于发作”[⑧]
    谁知道内阁首辅王家屏看见皇帝对他的反驳装聋子,还觉得不满意,不依不饶,牛脾气发作,干脆假称自己生病,不理政事来要挟,再接着就是辞职来要挟。万历皇帝被他逼到了这份上,也是哭笑不得,只得派了一名文书官到王家屏私邸,递交手谕,表明自己态度,要王家屏出来办事。手谕中是这么说的“迩年以来,善事小臣狂肆不道,逞意激扰,姑以薄罚。卿为佐治,见此要名不义之徒,自宜调停厝处,缓词解谏,却乃径驳御批,故激朕怒,甚失礼体。及朕怒起,卿又不忍受,假疾具疏,文言求去。朕思卿真欲以此挟君废政,沽名逸卧,岂人臣之义哉!……方今国务多艰,卿忽然高卧,其心可安乎?卿既有疾,准暂假数日即出,入阁办事”[⑨]
   万历也算是好话说尽,谁知道这个王家屏,执意要辞职回家,尽管万历再三挽留,他也不肯答应。最后万历无奈,只能放他回去了事。

关键字: 内容标签:罪状,万历,不容,人言罪状 万历 不容 人言
下一篇:抗战胜利前后:对汉奸的处决和审判 组图(2)||上一篇:史海:粉碎"四人帮" 叶剑英和华国锋如何"结盟"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