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史海回眸: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引发的历史涟漪(10)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以后各分组对汪东兴的指名批评就很多了,不少老同志揭露了许多汪东兴的错误言行,有的发言用的语言还很尖锐。”于光远说。 
    但是,形势的推进也并非那么平滑。25日之后,当看到华国锋讲话中并未就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下结论,“凡是派”的声音也渐渐响起。 
    在那个会场上,作为“凡是派”代表发言的大致有:李鑫,时任毛泽东选集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吴冷西,时任毛泽东选集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熊复,时任《红旗》杂志社社长;张平化,时任中宣部部长。 
    他们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了指责,不赞成把真理标准的讨论看成是政治问题、路线问题、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样的讨论会引起国内外对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担忧。不赞成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实际上是在引导人们去议论毛主席的错误。 
    这些发言当时也发了简报。 
    12月3日,熊复发言:“在关于实践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有的文章的内容,直接间接提到毛主席,有一种诱导人们去议论毛主席的错误倾向,我认为是不恰当的。《红旗》在这个问题上表态确是太迟了,不过从国外猜测的主要内容来看,主要的猜测是说我们在实行‘非毛化’,在批判毛主席的错误,在重新评价毛主席。这却不是《红旗》能够负责的。” 
    对于他们的发言,很多人不满意,纷纷予以反击。代表们说,我们不能把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维护毛主席的旗帜对立起来,更不能以此为推行和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辩护。用国外渲染的“非毛化”来责难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万里发言:“当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已经公开化了。这是党内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是关于如何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搞四个现代化的斗争,不只是一个理论之争。” 
    徐向前在发言中说:“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对我们的工作影响很大,它关系到我们究竟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 
    有不少代表甚至提出,对顽固坚持“两个凡是”立场的领导人应予以处理或调离。 
    对此,邓小平很快明确表示:“不妥!” 
    11月27日晚上,中央常委听取各组召集人汇报,在讨论中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就看我们有什么变动,加人可以,减人不行,管你多大问题都不动,硬着头皮也不动。这是大局。外国好多人和我们做生意,也看这个大局。” 
    12月1日,中央常委在向部分大军区司令员和省委第一书记打招呼时,邓小平又强调了四个问题: 
    一、历史问题只能搞粗,不能搞细。一搞细就要延长时间,这就不利。算我一个请求,要以大局为重,道理在你们,在群众。外国人对其他事没兴趣,主要看中国安定不安定。我是有意识地和稀泥,只有和稀泥是正确的。…… 
    二、对中央的人事问题,任何人都不能下,只能上。对那几个同志要批评,但不能动,实际上不止他们几个。现有的中央委员,有的可以不履行职权,不参加会议活动,但不除名,不要给人印象是权力斗争。对那些大家有意见的人,过关算了。检讨没有全过关的,我们过去也没全过关嘛。 
    三、关于“上”的问题,至少加3个政治局委员。太多,也不恰当,不容易摆平。加上几个什么人?陈云兼纪委书记;邓大姐,胡耀邦。够资格的人有的是,如王胡子(指王震),也够格。两个方案,一个3个人,一个4个人。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不能选中央委员,想开个例,补选一点,数目也不能太多。有几个第一书记还不是中央委员,如习仲勋、王任重、周惠,还有宋任穷、韩光、胡乔木、陈再道。将来追认就是了。 
    四、1957年反右派斗争是正确的,但后来扩大化了。对“文化大革命”要回避,不能追,追到底不利。清华几个青年贴大字报说:反周民必反,反毛国必乱。这个水平很高。 
    在11月27日晚上,邓小平还讲了这样一段话:“……现在报上讨论真理的标准问题,讨论得很好,思想很活跃,不能说那些文章是对着毛主席的,那样人家就不好讲话了,但讲问题,要注意恰如其分,要注意后果。有些事情,不能提毛主席,也不宜提,提了不利。报纸要十分慎重。迈过一步,真理就变成谬误了……” 
    这个谈话当时在会上并没有传达,但是还是流传了出来,这被看作中央对真理标准问题的一个明确表态。 
    12月8日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汪东兴在会上作了检查。12月13日,他又向大会作了书面检查。 
    这一天,是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大会,华国锋也作了检查。 
    就此,叶剑英说:“民主作风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华主席对‘两个凡是’作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华主席提出今后写报告不要写‘华主席,党中央’,直接写‘党中央’就行了,这是谦虚美德。这种谦虚是非有不可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涟漪,回眸,引发,历史,史海涟漪 回眸 引发 历史 史海
下一篇:吕后与审食其:一桩疑案||上一篇:淫奢无度遭人恨 北宋宰相蔡京被活活饿死(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