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40多年前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主席不满北京面貌(2)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快意图”
1958年北京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中央以后,北京市规划部门立即展开分区详细规划研究,对旧城从整体上应该建成什么样,做出多种方案,这项研究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进入高潮。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前副院长董光器在2006年10月出版的《古都北京五十年演变录》一书中,印出9张这一时期完成的北京城区规划方案图,显示旧城之内,基本没有保留胡同系统和成片的四合院,取而代之的是多层和高层建筑;从天安门到故宫,或只保留部分建筑物,或全部拆除重建。
“故宫能不能局部改建,护城河能不能改成暗河,在当时也是十分敏感的问题。”董光器在书中写道,“市委、市政府没有明确的指示,但在学术界,包括历史学家在当时也确有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存在,万事万物均在变化之中的说法。何况当时的规划只是一种模拟试验,并非实施方案,思想不妨放开一点。因此,有的方案做了对天安门城楼和太和殿的改建方案。”
董光器回忆道,在旧城详细规划研究过程中,市委和党中央都没有对此进行正式讨论,唯有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总体规划上报前,小范围地听过一次汇报。
当听到旧城改建大体需要花费150多亿元时,周恩来说这是整个抗美援朝的花费,代价太高了,你们这张规划图是一张快意图,我们这个房间就算是快意堂吧!
看到规划方案在中南海西侧副轴终端放了一组大型公共建筑,准备建国务院大楼,周恩来明确表态,在他任总理期间,不新建国务院大楼。
董光器的感受是:“周总理在当时对加快旧城改建持保留态度。”
陆定一:故宫就是要封建落后,古色古香
“大跃进”时期,文化部的一些机构被下放至北京市,其中包括了故宫博物院。
1958年10月13日,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提出《关于故宫博物院进行革命性改造问题的请示报告》(下称《请示报告》),认为需要“坚决克服‘地广人稀,封建落后’的现状,根本改变故宫博物院的面貌”。
报告提出,多开一些东西交通便门,增辟休息地点;对故宫的宫殿建筑拟大事清除,保留重要的主要建筑,以70%以上的面积园林化等等。
1959年6月,在北京市文化局党组的《请示报告》提出8个月后,中宣部对此作出回应。
《谁保护了故宫》一文中,引用相关档案,披露了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讨论《请示报告》的情况: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表示:“我们对故宫应采取谨慎的方针,原状不应该轻易动,改了的还应恢复一部分”,“关于房子改造问题,小房、小墙可以拆一些,但要谨慎。马路可以宽一些,这是为了消防的需要,不是为了机动车进去。故宫就是要封建落后,古色古香”,“搞故宫的目的就是为了保留一个落后的地方,对观众进行教育,这就是古为今用”。
1964年6月12日,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参加故宫复原陈列的讨论,第一次看到了陆定一在这次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上的讲话记录。当天,他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不是这次定一同志顶住,故宫真不知如何得了。可能现在已是面目全非了。有些人是好心办坏事。好事过了头就会走向它的反面,这就是辩证法。”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故宫,始末,改建,北京,面貌,主席,计划故宫 始末 改建 北京 面貌 主席 计划
下一篇:抗美援朝最后一战:志愿军彻底打服韩国(1)||上一篇:1972年一西方导演来华拍的电影 得罪了全中国(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