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的政治命运发生飞跃,还是在党中央、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谢子长、刘志丹先后谢世之后。实事求是地说,高岗在陕北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但其威望、资历和能力,还在谢子长、刘志丹之下。谢子长因病去世,刘志丹东征在山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后,以高岗在西北的历史地位,他就几乎无可争议地成了西北根据地的代表人物了,他受到毛泽东的器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高岗一直在陕甘宁边区工作。1938年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1939年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长,1941年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局设在延安,其地位、权力和影响,仅在党中央之下。当时,中共中央设有四个中央局,即:北方局,书记为杨尚昆;南方局,书记为周恩来;华中局,书记为刘少奇;西北局,书记为高岗。此时高岗在党内的地位,已经是相当显赫了。
延安时期的高岗,的确是权倾一时。他有能力,有魄力,敢说敢干,工作风风火火,颇得毛泽东和中央的赞赏。著名的陕北农民因征粮重而骂毛泽东,说“雷公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的事件,就是高岗当面向毛泽东汇报的。毛泽东听了,不但没有惩处那位骂他的农民,反而反思了自己工作中的失误,认为高岗给他反映了平时难以听到的真话。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在中央礼堂做《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还特别赞扬过高岗。毛泽东说:“外来干部比较本地干部,对于熟悉情况和联系群众方面总要差些。拿我来讲,就是这样。我到陕北已经五六年了,可是对于陕北情况的了解,对于和陕北人民的联系,和高岗同志比较起来就差得多。”据说在延安,党内高岗只害怕两个人,一个自然是毛泽东,另一个是贺龙——当时的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司令员。就连朱德总司令,他都不买账,不服气朱德的批评。
有这样一件事,足以说明高岗的人品和权势,以及在党中央,在毛泽东眼里的分量和位置。
一次,毛泽东把延安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莫文骅找去,劈头就问:“莫文骅,你对《论持久战》有什么意见?”
莫文骅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眨眨眼说:“没有意见呀!主席把初稿给我,还给我写了信,让我提意见。我看了两遍,认为很好,提不出什么意见。还想再学,可叶子龙来电话要走了,说主席还要修改。”
毛泽东又严肃地问:“既然没有意见,书出版后为什么不传达?”
莫文骅一听不对,忙解释说:“我们已经做了传达,还专门组织了学习班在学习。至于学习效果如何,下一步我们还要认真检查。”
毛泽东“哦”了一声,口气放缓和了,又问:“你们做的工作,为什么自己不汇报,让别人汇报?”
莫文骅问:“谁汇报的?”
毛泽东说:“高岗同志。”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党内,进京,建国,斗争,高层,权力,拒绝,初中党内 进京 建国 斗争 高层 权力 拒绝 初中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