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史话
华清池是国内有文字记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恐怕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温泉,素有“天下第一温泉”之称。早在西周时这里的温泉便已被发现,叫“星辰汤”。幽王曾在此建“骊宫”,至秦始皇以石砌池,名“骊山汤”、“神女汤”。后经汉、隋、唐历朝帝王修扩,至唐玄宗时,宫室扩建并纳汤池于其中,宫室改名“华清宫”,汤池从此也改叫“华清池”。
华清池因为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在此一濯芳泽,以及他们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从此蜚声天下。华清池现存唐代汤池中有一个海棠汤,池内平面呈盛开的海棠花状,便是当年唐明皇作为爱情的礼物赐给杨贵妃的,也称贵妃池。杨贵妃有羞花闭月之貌,她的美更因温泉水的滋养而更妩媚迷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记录的便是杨贵妃在海棠汤出浴后的娇态,为世人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贵妃出浴图”。据说,杨贵妃能长期“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玄宗六七十岁仍风流倜傥,都与长期泡汤沐浴大有关系。
华清池见证过多少历史风云变幻。现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是发生在这里。1959年,郭沫若先生游览华清池后感慨万千,亲笔题写“华清池”金字匾,并欣然作诗曰:“不仅宫池依旧制,而今庶民尽天王。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与《温泉铭》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以身体力行促使唐代书法成为书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李世民在骊山温泉营建“汤泉宫”(也即今日之华清池)。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新宫竣工,李世民率文武百官临幸新宫,亲笔御书《温泉铭》来颂扬骊山温泉,并命石匠制碑拓印以示群臣,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入碑的先河。
《温泉铭》中说:“朕以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原来李世民患风湿病多年,正是在骊山泡温泉治愈的。李世民以帝王之尊而如此隆重的亲自为温泉立铭宣传,足见当时世人对温泉的认识和重视。
《温泉铭》原碑已亡佚。现存唐代拓本残片,仍可一窥李世民遒劲飘逸、奔放圆熟的书风。
汤岗子温泉文化
汤岗子温泉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相传,唐朝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途经此地,征途遥远,将士们疲惫不堪。唐太宗李世民的坐骑马失前蹄,不想竟踏出一泓清澈的泉水。将士们在此安歇休整,洗浴征尘,神奇的泉水将疲劳一扫而光,军队士气大振。当即,李世民登上身后小岛的亭阁,凝视东方许愿:"如果我东征得胜归来,必将重新修建此亭。"果然,此次东征大获全胜。唐太宗李世民不忘许下的诺言,命人重修此亭,名叫"祈愿亭"。
唐王浴址
对于汤岗子温泉由来的真实性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唐太宗东征时期,将士们在此洗浴却有史料记载。据《海城县志》记载,唐贞观十八年时,温泉即已发现。据裨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至此并赴泉"坐汤"(当地人称沐浴为坐汤),浴后大悦,并立"祈愿亭"以资褒奖。辽、金时曾在此设"汤池县",县以泉而得名。据传金太宗也曾来这里"坐汤"。温泉附近有明崇祯三年所立《娘娘庙碑》,明崇祯年间,汤岗子温泉以其"名池秀峰"之誉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争相进香,各地商贾也云集于此。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三次回盛京祭祖,途经汤岗子也曾驻跸沐浴。
温泉附近现遗有《重修龙王庙》残碑一块,依稀可辨认:"重修龙王庙碑"及"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60年)"字样。据此,可认为此处曾建有一座龙王庙,建、毁于何时已不可考。据口碑资料,在今温泉水库附近确有龙王庙遗址。建庙时间至少在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60年)以前。
晚清以来,汤岗子温泉目睹了日俄侵略者在东北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海经,泡汤,温泉,中国人山海经 泡汤 温泉 中国人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华清池是国内有文字记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恐怕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温泉,素有“天下第一温泉”之称。早在西周时这里的温泉便已被发现,叫“星辰汤”。幽王曾在此建“骊宫”,至秦始皇以石砌池,名“骊山汤”、“神女汤”。后经汉、隋、唐历朝帝王修扩,至唐玄宗时,宫室扩建并纳汤池于其中,宫室改名“华清宫”,汤池从此也改叫“华清池”。
华清池因为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在此一濯芳泽,以及他们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从此蜚声天下。华清池现存唐代汤池中有一个海棠汤,池内平面呈盛开的海棠花状,便是当年唐明皇作为爱情的礼物赐给杨贵妃的,也称贵妃池。杨贵妃有羞花闭月之貌,她的美更因温泉水的滋养而更妩媚迷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记录的便是杨贵妃在海棠汤出浴后的娇态,为世人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贵妃出浴图”。据说,杨贵妃能长期“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玄宗六七十岁仍风流倜傥,都与长期泡汤沐浴大有关系。
华清池见证过多少历史风云变幻。现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是发生在这里。1959年,郭沫若先生游览华清池后感慨万千,亲笔题写“华清池”金字匾,并欣然作诗曰:“不仅宫池依旧制,而今庶民尽天王。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与《温泉铭》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以身体力行促使唐代书法成为书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李世民在骊山温泉营建“汤泉宫”(也即今日之华清池)。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新宫竣工,李世民率文武百官临幸新宫,亲笔御书《温泉铭》来颂扬骊山温泉,并命石匠制碑拓印以示群臣,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入碑的先河。
《温泉铭》中说:“朕以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原来李世民患风湿病多年,正是在骊山泡温泉治愈的。李世民以帝王之尊而如此隆重的亲自为温泉立铭宣传,足见当时世人对温泉的认识和重视。
《温泉铭》原碑已亡佚。现存唐代拓本残片,仍可一窥李世民遒劲飘逸、奔放圆熟的书风。
汤岗子温泉文化
汤岗子温泉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相传,唐朝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途经此地,征途遥远,将士们疲惫不堪。唐太宗李世民的坐骑马失前蹄,不想竟踏出一泓清澈的泉水。将士们在此安歇休整,洗浴征尘,神奇的泉水将疲劳一扫而光,军队士气大振。当即,李世民登上身后小岛的亭阁,凝视东方许愿:"如果我东征得胜归来,必将重新修建此亭。"果然,此次东征大获全胜。唐太宗李世民不忘许下的诺言,命人重修此亭,名叫"祈愿亭"。
唐王浴址
对于汤岗子温泉由来的真实性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唐太宗东征时期,将士们在此洗浴却有史料记载。据《海城县志》记载,唐贞观十八年时,温泉即已发现。据裨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至此并赴泉"坐汤"(当地人称沐浴为坐汤),浴后大悦,并立"祈愿亭"以资褒奖。辽、金时曾在此设"汤池县",县以泉而得名。据传金太宗也曾来这里"坐汤"。温泉附近有明崇祯三年所立《娘娘庙碑》,明崇祯年间,汤岗子温泉以其"名池秀峰"之誉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争相进香,各地商贾也云集于此。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三次回盛京祭祖,途经汤岗子也曾驻跸沐浴。
温泉附近现遗有《重修龙王庙》残碑一块,依稀可辨认:"重修龙王庙碑"及"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60年)"字样。据此,可认为此处曾建有一座龙王庙,建、毁于何时已不可考。据口碑资料,在今温泉水库附近确有龙王庙遗址。建庙时间至少在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60年)以前。
晚清以来,汤岗子温泉目睹了日俄侵略者在东北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海经,泡汤,温泉,中国人山海经 泡汤 温泉 中国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新中国十大元帅最后的日子(7)||上一篇:诸葛亮舌战群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