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梅兰芳与泰戈尔的友情:专演《洛神》 赠扇题诗(1)

编辑:秋痕 来源:西安晚报
 

 
这是梅兰芳在京剧《贵妃醉酒》中扮演杨贵妃(摄于20世纪50年代) 新华社发
 
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梨园泰斗、戏曲界魁首;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而梅泰二人相交的深厚情谊,可称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泰戈尔对中国一直怀有崇高的感情。他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著名的《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5月,泰戈尔应孙中山先生之邀访华。5月10日恰逢他六十三岁生日,北京新月社在东单三条协和医学院礼堂,用英文演出了泰戈尔的话剧《齐德拉》以祝贺他的寿辰,这是中国首次上演印度戏剧。当时,梅兰芳参加了演出。剧后,梅泰二人会晤,泰戈尔对梅兰芳说:“在中国看到了自己的戏很高兴,可我希望在离京前,还能看到你的表演。”

    5月19日,梅兰芳在开明戏院为泰戈尔专演了一场《洛神》,泰戈尔身穿他所创办的国际大学的红色长袍礼服莅临,并聚精会神地观看。梅兰芳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般在舞台上歌舞,那清丽优雅而又含蓄深沉的声音如珠走盘、如云绕梁,听着听着,泰戈尔也像青年们一样激动起来,频频鼓掌。散戏后,泰戈尔专门到后台向梅兰芳道谢说:“我看了这出戏很愉快,有些感想明日见面再谈。”次日中午,梁启超、姚茫父和梅兰芳一起为泰戈尔饯行。席间,泰戈尔先赞扬了梅兰芳的表演,然后开诚布公地对戏中“川上之会”一场的布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这个美丽的神话剧,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体现诗人的想像力,但是,剧中所用的布景显得有些平淡。他建议布景色彩宜用红、绿、黄、黑、紫各种重色,以创造出人间不常见的奇峰、怪石、瑶草和琪花,并勾勒金银线框用来烘托神话的气氛。梅兰芳十分赞同和尊重泰戈尔的意见。后来,重新设计了那一幕的布景,果然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一直沿用下来。

    那天,泰戈尔还即兴赋诗一首,并用毛笔写在一纨扇上,赠予梅兰芳留念。原诗是孟加拉文,泰戈尔又亲自译成英文,一并写在上面。写罢,还兴致勃勃地朗诵给大家听:

    亲爱的,

    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

    遮盖着你的容颜;

    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

    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梅兰芳非常礼貌地双手接过了负载着真挚友情的团扇,并对泰戈尔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他想:泰戈尔老人居然能在我国绢制的团扇上面,用我国的毛笔书写外文,而且章法甚美。我何不也用外国传来的钢笔,在汤定之大书法家送我的白纸折扇上面书写一段《洛神》最美的唱词,回赠给泰翁作为永久的纪念呢?于是,梅兰芳对泰戈尔说:“我也书写一把折扇赠您,以为本人的郑重答谢!今夜就写好。”

    第二天,梅兰芳带着亲自写好的白纸折扇,去为泰戈尔送行。泰戈尔接过折扇,打开一看,在白纸扇上,行距井然地呈现出一排排用钢笔书写的字体秀整、气韵生动的中国方块字儿。徐志摩当即一句句口译给泰戈尔听:“满天云霞湿轻裳,如在银河碧河旁。缥缈春情何处傍,一汀烟月不胜凉。”接着,徐志摩又用英语一句句解释给泰戈尔,泰戈尔一面听,一面频频点头。最后,徐志摩又加注道:“这是洛神登场时唱的一段词,也是梅先生亲自参与写定的。”一听此话,泰戈尔说:“好,好,这也是一首好诗,清丽得像洛神,也像梅先生本人!”随同泰戈尔访华的还有一位印度大画家难达婆,在观看了梅兰芳演的《洛神》后,专门绘了一幅《洛神》油画,气势磅礴、美丽动人,观者无不赞赏。当年泰戈尔由华回国前,曾希望梅兰芳率剧团访问印度,以使印度人民能有机会欣赏到他的艺术,遣憾的是,种种原因,梅兰芳一直未能践约。


关键字: 内容标签:梅兰芳,洛神,泰戈尔,题诗,友情,专演
下一篇:昔日刑场何处葬英魂 方志敏遗骨发掘和安葬(3)||上一篇:寻找张之洞:晚清4大名臣墓穴被挖 尸骨命运多舛(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