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写完后,舒人加了一个标题:“中共北京市委宣布一九七六年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然后送到穆青处。穆青又将稿子发给曾涛。
在京西宾馆,为这篇稿子,曾涛又扯进来另外几个人,他们是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以及国务院研究室负责人于光远。
胡绩伟回忆说:
这天的午饭后,新华社社长曾涛把光明日报的总编辑杨西光和我找到他住的房间里,与我俩商谈。……看了这个消息,我们都很兴奋,认为这是一条能够引起轰动的头条新闻。杨西光说,应该标一个鲜明醒目的题目。可是要标明“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悼念周总理完全是革命行动”,文字太长,不能成为标题。我想了一想说,不如索性标为“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他俩都赞成,认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标题。因为中央一直有人说天安门事件的性质是“反革命事件”,这个新闻和标题就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翻案。
为了更慎重,我们还特地把于光远同志请到曾涛的房间来,征求他的意见。
于光远后来回忆道:
……我先看了他们拟的新闻稿,然后把桌上放的那张《北京日报》看了一下,特别仔细地看了其中他们划了道道的有关天安门事件的那几行。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新闻稿的标题和北京市委会议上的那几句话不完全对得上号……但我转念一想:市委会议关于天安门事件那段话,与我记得很清楚的1977年3月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的话相比,有很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翻了过来。市委的那几句话虽然没有写明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如何如何,实质上是为事件平了反。只是因为中央没有表态,不敢明白地写出来。现在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加上他们拟的那个标题,把市委几句话的实质点破,也许可以促使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
最终,于光远也表示赞成。
15日晚上7时左右,临发稿了,曾涛又打电话给穆青,说:“怎么样?穆青,下决心就这么发好不好?”
穆青说:“好啊!我们大家都同意这么发。”
曾涛又说:“如果这篇稿子出了问题要坐牢,你可得陪着我一块去。”
穆青回答:“行,我跟你一块去。”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通过电波向全中国发布了这条重要的消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第二天,中国的许多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以通栏大标题刊登了这个只有239个字的消息。
当天的《人民日报》送到京西宾馆会场的时候,举座皆惊。代表们兴奋地争着去跟曾涛握手。
于光远还记得,那天上午8点多他去西北组住地的会议室,纪登奎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后来忍不住了,说了一句“像这样大的事,总应该在政治局谈一下才对”。他是政治局委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先他一无所闻。当时在场的人几乎同时说:“这么做有什么不好?”“新华社发出这条新闻实在太好了!”纪登奎就不再出声。
胡耀邦看到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嗔怪胡绩伟:你们事先也不打个招呼!
晚上吃饭的时候,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和新疆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汪锋,都对曾涛表示,如果你因此在新华社呆不下去,欢迎你到我们那儿去。
林乎加给曾涛打电话问他那个标题是怎么加上去的,曾涛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这条新闻报道北京市委会议的话与事实有无出入?”林乎加说:“没有。”曾涛就说:“加标题发稿是我们新华社的惯例,这事由我们负责,你不必管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涟漪,回眸,引发,历史,史海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在京西宾馆,为这篇稿子,曾涛又扯进来另外几个人,他们是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以及国务院研究室负责人于光远。
胡绩伟回忆说:
这天的午饭后,新华社社长曾涛把光明日报的总编辑杨西光和我找到他住的房间里,与我俩商谈。……看了这个消息,我们都很兴奋,认为这是一条能够引起轰动的头条新闻。杨西光说,应该标一个鲜明醒目的题目。可是要标明“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悼念周总理完全是革命行动”,文字太长,不能成为标题。我想了一想说,不如索性标为“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他俩都赞成,认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标题。因为中央一直有人说天安门事件的性质是“反革命事件”,这个新闻和标题就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翻案。
为了更慎重,我们还特地把于光远同志请到曾涛的房间来,征求他的意见。
于光远后来回忆道:
……我先看了他们拟的新闻稿,然后把桌上放的那张《北京日报》看了一下,特别仔细地看了其中他们划了道道的有关天安门事件的那几行。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新闻稿的标题和北京市委会议上的那几句话不完全对得上号……但我转念一想:市委会议关于天安门事件那段话,与我记得很清楚的1977年3月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的话相比,有很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翻了过来。市委的那几句话虽然没有写明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如何如何,实质上是为事件平了反。只是因为中央没有表态,不敢明白地写出来。现在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加上他们拟的那个标题,把市委几句话的实质点破,也许可以促使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
最终,于光远也表示赞成。
15日晚上7时左右,临发稿了,曾涛又打电话给穆青,说:“怎么样?穆青,下决心就这么发好不好?”
穆青说:“好啊!我们大家都同意这么发。”
曾涛又说:“如果这篇稿子出了问题要坐牢,你可得陪着我一块去。”
穆青回答:“行,我跟你一块去。”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通过电波向全中国发布了这条重要的消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第二天,中国的许多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以通栏大标题刊登了这个只有239个字的消息。
当天的《人民日报》送到京西宾馆会场的时候,举座皆惊。代表们兴奋地争着去跟曾涛握手。
于光远还记得,那天上午8点多他去西北组住地的会议室,纪登奎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后来忍不住了,说了一句“像这样大的事,总应该在政治局谈一下才对”。他是政治局委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先他一无所闻。当时在场的人几乎同时说:“这么做有什么不好?”“新华社发出这条新闻实在太好了!”纪登奎就不再出声。
胡耀邦看到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嗔怪胡绩伟:你们事先也不打个招呼!
晚上吃饭的时候,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和新疆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汪锋,都对曾涛表示,如果你因此在新华社呆不下去,欢迎你到我们那儿去。
林乎加给曾涛打电话问他那个标题是怎么加上去的,曾涛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这条新闻报道北京市委会议的话与事实有无出入?”林乎加说:“没有。”曾涛就说:“加标题发稿是我们新华社的惯例,这事由我们负责,你不必管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涟漪,回眸,引发,历史,史海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