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蜀之为国,肇于人皇" 古蜀末帝死于好色?(1)

编辑:秋痕 来源:网易
 
中国的上古史,向以难能厘清著称。民国顾颉刚等人揭竿而起,以“古史辨”为己任,颇多发见,但仍未建构出一部上古信史。同时代的史学家陈寅恪甚至说“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其实陈氏并非“不敢观”,而是“不愿观”,骨子里是对上古史料是否足够丰富、足够真实的怀疑。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仍不应当将上古史扔进回收站。美国历史学者鲁滨孙在《新史学》中说:“历史就是记忆的人为扩大,它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陌生情况的迷惑”。这么看来,或者我们可以将那句名言改一改——遗忘历史就意味着失忆。

    如果上述成立,那么,作为蜀人,我们理应当将回忆伸向最初的地方。

    据《华阳国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人皇究竟是谁,今已不可考,反正是所谓“三皇”之一,类似于创世纪的神话人物。及到黄帝时期,帝为其子娶了一个蜀山氏之女,生下高阳。高阳之庶子,被封于蜀,世为侯伯。高阳此人,大有来头,《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中的“高阳”,就是他,原来却是有一半四川血统的混血儿呢。

    在高阳庶子受封的古蜀,其民之风俗性情已与今天颇有共通。《华阳国志》云:“其卦值坤,故多斑采文章”,古蜀在西南,按五行家的说法,属于坤位,而《易.说卦》称“坤为文”,因此多“斑采文章”。事实上,从三代两汉直到今天,四川从来就不缺大手笔之锦绣才子;又云“其辰值未,故尚滋味”,西南在十二辰中属未时,而《史记.律书》说“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这么看来,在上古,蜀人就以美食著称了;又云“星应舆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古蜀之星宿分野在“舆鬼”,这鬼的性情颇狡黠,故蜀人也很机灵。如此说来,上古蜀人的平均智商就很高了:为君子则称精敏——大约就是今日所谓“达人”;为小人则称鬼黠——大约也就是今日所谓“川耗子”。

    实际上,古蜀泉源深盛,地称天府,在这里当王,一定很爽。比较出名的古蜀王,有个叫蚕丛,据说额头中间有只竖着的眼睛,二郎神的造型说不定就从他身上而来;有个叫鱼凫,据说一次打猎到山前,忽然得道仙去,我总疑心这中间藏着一个弑君的故事;还有个叫杜宇,又名望帝,就是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诗句中咏的那位。他执政时蜀中遭遇洪水,一位叫鳖灵的楚人,死后尸体随江而上,至蜀复生,杜宇就请他当宰相,负责治水。当鳖灵忙着决玉山、泄洪水时,杜宇却跟人家的老婆搞上了。不过,杜宇很快良心发炎,于是将天下禅让给鳖灵,揖别妻子与姘头,独自隐于西山。当时正是阳春三月,杜鹃鸟也悲伤地叫了起来,真是一段凄美的宫廷不伦之恋。

关键字: 内容标签:死于,好色,于人,为国,古蜀末帝
下一篇:世界上最大会堂建筑人民大会堂建起仅用380天(3)||上一篇:私史害正道:秦桧的一句"名言"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