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代理市长》剧照,杨在葆饰演影片中的瀛洲市代理市长萧子云
从1983年7月开始,我离开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常务副市长的岗位,转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84年,著名电影艺术家杨在葆来采访我,要我专门谈谈如何当市长。原来杨在葆正在广州拍摄电影《代理市长》,由他执导兼主演,因而希望深入了解广州市政府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做法。
《代理市长》的剧本,源自一出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话剧《南方的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决定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广东省的主要领导习仲勋、杨尚昆等,坚定执行中央关于试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同时大胆提出全省财政包干等特殊措施,使广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先走了一大步。任仲夷1981年主持广东工作后,又开创出新的局面。我的老朋友、著名画家李苦禅从北京来到广州,看到广州的情形十分振奋,对我说:“过去大革命时你们广东是策源地,现在改革开放广东又是策源地。”
我的次子伟雄当时是广州市文艺创作室的专业作家。受到改革热潮感染,他与合作者杨苗青、姚柱林一道,到白云山制药厂深入体验生活,根据该厂靠三口大锅起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大胆起用人才、发展成现代化大企业的真实故事,写成《南方的风》。广州话剧团把《南方的风》搬上舞台,受到热烈欢迎。1984年国庆期间,剧组应邀到北京演出,产生轰动效应。剧中人物大胆改革的形象,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演员的台词,不时被台下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11月6日,《南方的风》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演出。演出前,伟雄专程到当时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家中,邀请杨及其夫人、老戏剧家李伯钊观看演出,杨尚昆夫妇欣然答应。观看当晚演出的,还有北京卫戍区政委许志奋等军政领导干部,以及戏剧学院的师生员工。
当晚演出相当成功。杨尚昆接见演员时,特地谈到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刚于当年10月20日举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任务、性质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杨尚昆强调:“十二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贡献,就是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们想不到全会刚结束,广东的同志已经把经济的戏带到首都舞台来了。”说到这里,杨尚昆指着伟雄大声说:“所以我说,小欧同志有先见之明!”
杨尚昆的高度评价,令剧组全体成员深受鼓舞。接着,中共中央办公厅邀请剧组11月29日到中南海礼堂演出。《南方的风》于是成为广东省自行创作的话剧中第一个进中南海演出的戏。演出那天,通常观众不满三百人的礼堂来了六七百人,习仲勋、陆定一、王兆国、朱穆之等领导以及许多老同志到场观看演出。习仲勋祝贺演出成功时特别强调:“你们要解放思想,大胆地写,大胆地演,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伟雄和他的合作者根据专家和观众提出的意见,将话剧剧本加以扩展,故事的背景从企业上升到一个大市,写成《代理市长》电影剧本大纲,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北影厂派剧作家马林任制片人,陈怀皑任导演。
杨在葆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他在电影《血,总是热的》中,成功塑造了一个激情洋溢的当代改革者形象,1984年荣获中国电影第四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同时获第七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他希望继续为改革开放呐喊,因此一听说《代理市长》的故事,便马上主动请缨主演。后来陈怀皑因病退出摄制组,杨在葆又接过导演筒。
我在广州市人大办公室与杨在葆谈了几个小时。我告诉杨在葆,习仲勋、杨尚昆在广东改革开放初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除了提出办特区,更重要的是为大批干部卸下了历次政治运动的包袱,为改革开放准备了干部基础。杨尚昆十分重视经济工作,他要我兼市委秘书长,同时兼市外经委主任,提高外经工作的地位。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开绿灯,批示,上映,市长,胡耀邦,代理,电影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林彪一生中的五个女人(6)||上一篇:慈禧曾侄孙讲述家族故事:"文革"时曾挖坑埋文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