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认为华中主力应留苏中,不能立即西移
陈毅对毛泽东提出的南线出击作战计划是竭诚拥护,坚决执行的。当他接到毛泽东6月22日的电报后,次日即复电毛泽东,完全同意这一南线出击作战计划,并对山东野战军作了部署。6月27日,陈毅又以华东局的名义给华中分局和华中野战军发了一份电报,命令华中野战军留一个纵队坚持苏中地区、牵制敌人外,集中陶(勇)、王(必成)两纵队及五旅、十纵在六合、天长间整训,准备于淮南津浦铁路蚌埠、浦口段作战。
当粟裕接到毛泽东6月26日的电报和陈毅6月27日的电报时,正在苏中前线指挥作战。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南下作战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应留在苏中作战,不能立即西移淮南。27日,他便给中央军委和陈毅发了一份电报,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粟裕发出此电后,感到事关重大,立即赶回淮安,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一起商量,他们一致赞同粟裕的建议。6月29日,他们四人联名又给中央军委、陈毅发了一份电报:“华中主力转至淮南后,不仅粮食须由苏中供给,即民夫运输恐难支持,因淮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苏中公粮收入占华中二分之一,人口亦占五分之二,对支持今后长期战争有极大作用”,“苏中地(方)武(装)已很弱,难于担任钳制任务。如苏中失陷,淮南战局万一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如是,不仅对苏中本身不利,即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之供应更有极大影响”。因此,他们建议在第一阶段中,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和第六师再加入蚌埠、浦口线作战,完成第二阶段任务。
陈毅拒绝了粟裕在6月27日电和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在29日电中提出的建议。30日他电告中共中央并复电华中分局:“我们认为7月间非打不可,则王(必成)陶(勇)纵队应立即西开,保证于7月15日到7月20日前后能按时发起战斗”,“我们认为王、陶留苏中,一、二仗无法改变该地严重局势,胶滞于该地于全局不利。四旅不能调淮南。”
关键字: 内容标签:摆平,之争,伟人,传奇,粟裕,毛泽东,陈毅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陈毅对毛泽东提出的南线出击作战计划是竭诚拥护,坚决执行的。当他接到毛泽东6月22日的电报后,次日即复电毛泽东,完全同意这一南线出击作战计划,并对山东野战军作了部署。6月27日,陈毅又以华东局的名义给华中分局和华中野战军发了一份电报,命令华中野战军留一个纵队坚持苏中地区、牵制敌人外,集中陶(勇)、王(必成)两纵队及五旅、十纵在六合、天长间整训,准备于淮南津浦铁路蚌埠、浦口段作战。
当粟裕接到毛泽东6月26日的电报和陈毅6月27日的电报时,正在苏中前线指挥作战。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南下作战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应留在苏中作战,不能立即西移淮南。27日,他便给中央军委和陈毅发了一份电报,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粟裕发出此电后,感到事关重大,立即赶回淮安,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一起商量,他们一致赞同粟裕的建议。6月29日,他们四人联名又给中央军委、陈毅发了一份电报:“华中主力转至淮南后,不仅粮食须由苏中供给,即民夫运输恐难支持,因淮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苏中公粮收入占华中二分之一,人口亦占五分之二,对支持今后长期战争有极大作用”,“苏中地(方)武(装)已很弱,难于担任钳制任务。如苏中失陷,淮南战局万一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如是,不仅对苏中本身不利,即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之供应更有极大影响”。因此,他们建议在第一阶段中,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和第六师再加入蚌埠、浦口线作战,完成第二阶段任务。
陈毅拒绝了粟裕在6月27日电和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在29日电中提出的建议。30日他电告中共中央并复电华中分局:“我们认为7月间非打不可,则王(必成)陶(勇)纵队应立即西开,保证于7月15日到7月20日前后能按时发起战斗”,“我们认为王、陶留苏中,一、二仗无法改变该地严重局势,胶滞于该地于全局不利。四旅不能调淮南。”
关键字: 内容标签:摆平,之争,伟人,传奇,粟裕,毛泽东,陈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佩斯所了解的北洋政府||上一篇:揭秘古代酷刑之"腰斩"的历史 从产生到消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