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感天动地生死情:著名学者吴晗的旷世之恋(1)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09年8月11日,一个浓眉大眼、惹人喜爱的小男孩,在浙江省义乌县吴店乡苦竹塘村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出生了。这个小男孩长大成人后,在中国现当代学术史和政治史上都留下了浓重而又不可磨灭的一笔。他就是著名历史学家、曾任过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吴晗,原名吴春晗,自幼博览群书、笃志好学,是远近闻名的“蛀书虫”。1930年,清华大学因吴晗文史成绩优异,将他破格录取为历史系二年级的插班生。勤奋好学的吴晗受到师长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由于成绩优异又热心史学界的活动,吴晗成了众多用人单位争抢的毕业生。中央研究院院长傅斯年早在吴晗毕业前几个月就向清华要他到中央研究院工作;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则再三要吴晗去北大任教;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黻却坚持要吴晗留校任教。

吴晗最后还是留在了清华,蒋廷黻破格聘请他担任了历史系教员(当时清华大学在助教之上、讲师之下的一级职称),并让他给研究生上明史课。有了教职的吴晗更加忘我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和教学中,尤其是在明史的研究中独树一帜,很快就被学术界公认为最有前途的明史学家。吴晗的卓越才华、谦虚热情的品格,博得了许多女大学生的青睐,但他似乎决心以史学作伴,对婚姻大事无动于衷。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位身患肺病、骨结核病卧床不起的姑娘,竟点燃了他心中熊熊的情爱之火。

姑娘名叫袁震,原名袁震之,出身于湖北老河口的一个书香门第,年长吴晗3岁。袁震自幼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异,19岁便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不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袁震的叔父、婶婶相继被捕牺牲,姐姐袁溥之也被捕入狱。与党失去联系的袁震,在老师张佳敏的帮助下,于1930年转学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

袁震在清华大学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她非凡的才华,先后发表了《武则天》、《中国地名考》等论文,成为清华赫赫有名的才女。1934年春,就在袁震即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却由于学习太刻苦、生活太艰苦而染上了肺病,不得不退学。

退学后的袁震一边顽强地跟病魔作斗争,一边仍在刻苦学习。但是,袁震在北平举目无亲,无法养活自己,加之治病还需要很多钱,她只好靠张佳敏的表兄吴之椿接济。后来,吴之椿到青岛工作,便改由吴晗的同学梁方仲照顾袁震。

这天,梁方仲到医院看袁震,身后跟着一个儒雅的年轻人。袁震看到他们进来,正要起身致意,被梁方仲拦住了。接着,梁方仲说道:“我要去广州一段时间,这是我的挚友吴晗先生,我不在的时候就由他来照顾你。”“吴晗!你就是那个连胡适之先生都争着要聘你去任教的吴先生吗?”梁方仲一介绍完,袁震就瞪大了眼睛问吴晗。


关键字: 内容标签:感天动地,之恋,生死,学者,著名,吴晗
下一篇:北伐战争势如破竹:多因苏俄出人出枪(2)||上一篇:平生一片心 还待故人来:张中行和他同时友人(4)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