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答道:“见笑,见笑,胡适之先生的学问、人品我都是仰慕的,只是我是清华培养的,首先应该为本校效力呀!”梁方仲说:“吴先生已正式被清华聘请留用,蒋主任十分器重他,免了助教这一台阶,直接破格聘请他为教员。”
袁震羡慕地说:“吴先生,你可真是春风得意呀!”吴晗被说得不好意思,连连摆手:“哪里,哪里!袁同学你过奖了!”出乎吴晗意料之外的是,袁震接着就谈起了他早期发表的几篇论文。吴晗不由得惊异道:“你看过我的那几篇拙作!?”“非但看过,还颇有印象呢!”接着,袁震便侃侃而谈,她的独到见解,令吴晗这个一直潜心在书斋中做学问的才子耳目一新,不由得击掌称道:“你真不愧是一个才女,令我辈汗颜也!”
吴晗与袁震的第一次会面很快就结束了,袁震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想不到袁震这样一位重病在身的女子,对生活竟还是那样的豁达乐观,而她的学术功底竟是如此之深厚。吴晗的心里再也放不下这位病榻上的女才子。从此,他便隔三差五地到医院去看袁震,与她一道讨论学术问题,后来,连自己有什么新的学术著作也都要拿去让袁震点评一番。有一次两人在讨论一个学术问题时,吴晗引证了胡适的观点,结果被袁震驳倒了,吴晗心服口服,认为难得。袁震知道吴晗崇拜胡适,就取笑他说:“你怎么老是在胡适之先生面前矮三尺呢?”吴晗听了哈哈大笑:“那么,我在你袁震面前就矮一丈!”把袁震说得咯咯直乐。
由于饮食不足、营养不够,袁震的病情逐渐加重,肺病之外,又得了骨结核病,被一副石膏固定着躺在病床上,完全丧失了自理饮食起居的能力。面对浑身是病、一贫如洗的袁震,吴晗没有被吓倒,他来探望袁震的次数更多了。除了在生活上照顾袁震,吴晗还站着同躺在高高的病床上的袁震热烈地交谈,有时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可他每次从医院出来不仅丝毫没有疲倦感,反而兴奋不已。这不仅缘于学术遇知己的激动,更重要的是,吴晗已对袁震产生了一种难舍难分的爱慕之情。
袁震也对吴晗一往情深,在她眼中,吴晗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品德高尚,待人热忱。可自己得的是重症,不能拖累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这时,姐姐袁溥之出狱了,她来到北平与朋友夫妇在西城四太安侯胡同租了一个小院,将袁震从医院接了出来。躺在床上的袁震经常对姐姐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把住那个关,不能误了吴晗。”
闻讯赶来的吴晗,执意要从自己每月80元大洋的薪水中拿出一半接济袁震和袁溥之。袁震不愿接受,吴晗想出一个主意,让袁溥之帮他抄写《李朝实录》中的史料,40元大洋作为抄稿的报酬,这才得到了袁震的默许。不久,袁震的堂妹袁熙之也来到了北平,吴晗便介绍她到交通大学当图书管理员,每月有60元大洋的薪水,这才保证了袁震的医药费和三姐妹的生活。
才华横溢的清华大学教员执著地追求一个瘫痪在床且长他3岁的姑娘,这消息很快就在清华园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不少好友还满腹狐疑地问过吴晗,吴晗每次都认真地答道:“袁震是有病,瘫痪在床,可我喜欢和追求的是她的人品、学识,她的人品、学识并没有瘫痪,照样熠熠生辉。”
二
吴晗恋爱的消息传到了义乌老家后,母亲蒋三英高兴得到处去讲。自从丈夫去世后,她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现在儿子终于找到媳妇了,她怎能不高兴。可没过多久,蒋三英听说儿子找的女友居然是一个卧病不起、还长他3岁的大龄姑娘,便又整天啼哭,并托人写信给吴晗,坚决反对他和袁震在一起。吴晗回信极力称赞袁震的人品和学识,要母亲安心。不料心急如焚的母亲,竟然不顾路途遥远,千里迢迢跟着同乡来到了北平,要当面说服儿子放弃袁震。
吴晗是个极孝顺的儿子,为了不使母亲痛苦失望,他与人将躺在病床上的袁震抬到了别处,然后安慰母亲说:“袁震的病已好多了,她现在不在北平,到外地疗养去了。”蒋三英听后心想,既然能到外地疗养,病情肯定不像传闻的那样严重,便放心地返回了浙江老家。母亲被哄走了,吴晗却因为违心地骗了母亲而倍感内疚。他的许多好友也同样地反对他与袁震的恋爱。
1936年春,吴晗莫名其妙地患上了肺病,他的好友、清史学家罗尔纲跑去医院劝他中断与袁震的关系。罗尔纲翻来覆去地讲了半天,吴晗却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一言不发。罗尔纲见吴晗不理自己,便生气地责备他的举动伤害了年迈的母亲,为不尊不孝。罗尔纲话音刚落,吴晗闭着的眼睛睁开了,泪水汩汩而出:“我和你的情况不一样,追你的那个女子没有病,而袁震确有重病,你可以从母命,可我不能从母命。”事情原来是这样呀!罗尔纲恍然大悟,从此他不仅再也不催吴晗与袁震分手,反而称吴晗“超凡入圣”,从心底里敬佩吴晗的高尚情操。
正当吴晗和袁震热恋之时,七七事变爆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北平的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始外迁,吴晗也应云南大学之聘赴昆明教书。他很想带袁震一道去,可袁震为了不拖累恋人,坚持要留在北平,他只好与她依依惜别。“我这一去虽关山万里,但绝不会忘怀你,也绝不会移情别恋。你要充满信心,战胜病魔,争取早日康复。”吴晗对袁震说。袁震也情深意切地说:“你放心地去吧!我一旦能下地行走,一定会想方设法飞到你身边的。”
在昆明期间,吴晗除了按月给袁震寄去生活费外,还每隔几天就给袁震写一封热情洋溢、情真意切的信。爱情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吴晗执著爱情的鼓舞下,袁震对生活充满信心,病情也有了较大的起色,到1939年春,终于可以下地行走了。这时,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云南找吴晗。5月,在袁溥之和袁熙之的护送下,袁震从北平到天津搭船到了越南海防。吴晗满怀喜悦地从昆明赶到海防,在码头上,他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站立起来的袁震,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袁震三姐妹到昆明以后,就住在白果巷4号吴晗的家中。吴晗的母亲和妹妹已先于她们来到了这里。天天盼着袁震早日到来好与儿子结婚的蒋三英,见袁震面色苍白,步履维艰,不禁又大吃了一惊。这样的姑娘怎么能同儿子结婚呢?不过,为了避免不愉快,她强忍悲痛,只在私下里偷偷地劝儿子不要和袁震结婚。可吴晗任凭母亲怎么说,就是坚持不依。无奈,她就让同吴晗关系最好的妹妹吴浦月去劝他。
关键字: 内容标签:感天动地,之恋,生死,学者,著名,吴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张爱玲:才女如何爱上汉奸?(4)||上一篇:皇帝的衬衣不好洗 死后还要遭蹂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