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与汉哀帝感情的与日俱增,董贤得到了许多以前在梦里都不敢奢望的东西。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哀帝赏赐给他的钱财就高达亿万。哀帝还专门命人为董贤修建豪华奢丽的住宅,土木工程采用当时最先进、最高档的水准,这个宅子分为前殿、后殿,高大的殿门相连不绝,轩阑、殿柱上甚至包裹以绫罗绸缎,规模和华丽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皇宫。当时,地方郡国、塞外蛮夷都要定期向朝廷贡献珍宝、美食和服饰,朝廷将这些贡品分为不同的档次,高档用于天子享受,中低档用于赏赐臣属。不过,董贤在哀帝心目中的地位可是无人能比的,哀帝对他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爱。结果,那些高档的贡品往往都被赏赐给了董贤,而天子则乐于享用中低档的贡品。二人不仅要在生时常相守,甚至还要在死后常相伴。哀帝命人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为这位“挚爱”修建了冢茔,其规模宏伟,墓道宽阔、墓室巨大,墓外是数里长的祭祀专用大道,大道上的门阙、屏风高大靡丽;与冢茔配套的葬具更是令人瞠目,哀帝命人按照天子和诸侯王的丧葬等级为董贤特制了棺椁和金缕玉衣,这在刘氏的朝堂中实为一个不可思议的举动。
富贵与权力通常被比作一对孪生兄弟,董贤既然因为与天子“恩爱”而享有了富贵,那么,他对于权力的获得也就是自然的了。爵位是汉代人地位的象征,哀帝早就有册封董贤为侯爵的打算。不过,汉朝的开创者刘邦曾经给他的后世子孙们立下了这么一个规矩,那就是“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董贤为朝廷、国家并没有作出什么贡献、立下什么功劳,所以,哀帝没有合适的理由册封他为侯爵。然而,机会总是人创造的。孙宠、息夫躬是朝中的两个小官,他们在偶然间得知了东平王刘云的王后诅祝(祈祷神明加祸于人)天子的事情,便上告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审讯,涉案人对罪行供认不讳。孙宠、息夫躬二人为国家立下了功劳,按照惯例可以被封侯。但哀帝没有马上册封二人,因为他觉得这个机会可以利用。他密诏孙宠、息夫躬,让他们对有关部门说是通过董贤才得以上告的,这样一来,董贤便也成了国家的功臣,可以得到封侯的待遇。就这样,董贤“名正言顺”地被册封为高安侯,不料这时却偏偏有人要站出来搅扰哀帝对董贤的这番“深情厚谊”。这个人就是丞相王嘉,他认为东平王后诅祝一案存在冤情,要求重审,并认为董贤享有的种种待遇打乱了国家的纲纪制度,因此数次谏诤天子进行整治。对于危及到“挚爱之人”的“不和谐”因素,哀帝当然是不能容忍的。结果,这位正直的丞相被安了一个“言事不当”的连坐罪名,惨遭入狱。王嘉后来在狱中抑郁而终,成为了这段“同性之恋”的受害者。此后,朝中再也不敢有人站出来与董贤为敌了。不久以后,哀帝罢免了舅父丁明大司马(三公之一,地位相当于丞相)的职位,将其授予董贤,并且加封卫将军(权势极高的官衔,有权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的职衔。这样一来,董贤便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下第二人”,这时的董贤年仅22岁。
在董贤飞黄腾达的同时,董氏一门老少也都是平步青云。他的父亲、弟弟,甚至是丈人和小舅子都担任了高官,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中央部级;他的妹妹被哀帝聘娶为昭仪(汉宫中嫔妃的一种),地位仅次于皇后,经常与董贤夫妇陪同在天子左右,一同嬉戏、玩乐,其妻与其妹这两个女人得到的赏钱便高达数千万;其他的董氏亲属均享有出入皇宫、参加朝会典礼的优厚待遇。
之所以说董贤是汉代第一男宠,还不仅仅在于上述他所得到的富贵和权力,更主要的是他竟然可以凭借这份“同性之恋”得到“与天比高”的权势和地位,甚至有可能得到刘氏的天下。
董贤官至大司马、卫将军之后,哀帝还是心有不甘。他知道,群臣中一定有不少人打心眼里对董贤不够恭顺。于是,为了建立董贤在朝中的威慑力,哀帝有意命其拜访丞相孔光。孔光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揣度出了天子的用意,所以,在董贤拜访之前,他早就作好了准备,命人清扫庭院、装饰门阁、预备佳肴美酒。当董贤的车队尚在路上的时候,孔光已经布置好了府邸四周的警戒工作,身着盛装伫立于大门口等候;当望见董贤的乘车时,孔光有意退至中门口;当董贤的乘车到达中门口的时候,孔光更是退入到了堂阁之中;董贤下车以后,孔光才敢从堂阁中走出来欢迎。孔光的退避、出迎完全没有体现出宾主的对等之礼,他是在借此向董贤表示敬意,这其中甚至有了些许君臣之礼的味道。拜访在欢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哀帝对孔光的表现很满意,当即给孔光的两个侄子授予官职。从此,百官群僚无不对董贤表示敬畏,董贤的权力与天子相差无几。
不久之后,哀帝在未央宫麒麟殿大宴群臣,董氏一门皆在席中。此时的哀帝惬意地沐浴在他与董贤共同创造的“爱河”之中,再加上宴饮微醉,看着眼前“风情万种”的“爱人”,他不禁面露笑意,从容地对在座的大臣们说:“我有意效法尧禅位给舜的典故,你们认为如何啊?”臣僚们都明白,天子的话里流露着将来某一天禅位给董贤的意思,但由于这是酒后之言,并没有实际的举动,所以大家都明哲保身,默不作声。这时,素来深受哀帝信任的中常侍(皇宫中的职官,侍从天子左右)王闳进言道:“天下是高皇帝(刘邦)的天下,并非陛下私有,陛下即位,理应传承基业于子孙后代。刘氏的皇族血统和基业是最重要的,陛下应当清楚:君无戏言!”听过这番话后,哀帝脸上的笑意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沉默不语,流露出不快的神情,弄得席上之人个个心中惶恐。不过,龙颜并没有震怒,只是宴席不欢而散,那个敢于进言的王闳从此不再被允许侍奉宴饮罢了。
历史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必然的规律,不过,某些偶然因素也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改变它的走向。就在董贤的地位“与天平齐”甚至有可能“受禅登极”的时刻,命运给了他和他的“天子情人”重重一击。
董贤的豪华府邸终于建成了,对于他和哀帝来说,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偏巧在这个喜庆时刻,原本坚固无比的府邸大门却无缘无故地出现了严重的破损,董贤对此十分懊恼,一种不祥的预感突然从心头闪过。这件丧气事或许是一种征兆,几个月以后,那个深爱着他的、曾给他带来无穷荣华富贵甚至要以江山相赠的依赖和靠山——汉哀帝刘欣,突然间驾崩了。对于这位帝王的真实死因,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人可以去尽情地猜测;不过,失去“情人”、失去靠山的董贤的命运,史书倒是有明确的交待。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哀帝即位、董贤显贵之前,朝廷中呼风唤雨的人物是依靠裙带关系一路攀升上来的外戚王莽,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是汉成帝的母亲,当时的皇太后。不过,成帝没有子嗣,只能册立一个与自己没有直系血缘关系的皇族成员为太子,这个人就是日后的哀帝刘欣。所以,当成帝驾崩、刘欣即位之后,以王莽为首的王氏外戚自然就成了“外人”,面临着失势的局面。王政君、王莽姑侄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自己难以凌驾于新君之上,便采取了低调、退避的方法:王政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理世事的太皇太后;王莽则辞去了大司马的职位,闭门谢客,“修养身心”。实际上,王氏家族是在以退为进,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与成帝一样,哀帝也没有子嗣,所以,他的突然死亡为王氏家族提供了重掌朝政的好机会,而这第一步就是除掉手握军政大权的大司马、卫将军董贤。王政君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在第一时间召董贤进宫,“讨论”天子的丧事调度问题。但是,董贤哪里知道这些礼仪细则、宏观调度?他早已将自己的心思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向哀帝献媚、讨哀帝欢心上面去了。“情人”的死,对他造成了莫大的打击,使他魂不守舍,加之他基本没有什么政治素养,所以,面对太皇太后的“询问”,他内心忧惧、无言以对,只能免冠致歉、听凭摆布了。于是,这位经验丰富的太皇太后对他说:“成帝驾崩的时候,新都侯王莽曾经以大司马的身份主持丧事,知晓调度、安排,我就让他来辅佐你办理天子的葬礼吧。”董贤实在是令人可怜,他竟然以为太皇太后是在帮助自己,因此他不住地道谢。很快,王莽奉诏进宫,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计划,他命人弹劾董贤,罪名是天子病重的时候董贤没有亲自侍奉医药,结果董贤被驱逐出宫,并且从此以后禁止进入。
王氏姑侄的阴谋还远没有结束。在董贤不知所为、彷徨恐惧之时,王莽命人向他宣读了太皇太后的诏书,在说了一堆大道理之后,册免了他的大司马职位。对于董贤来说,哀帝死的那一刻,他心中的天就已经塌了,而在册免诏书宣读之后,他眼前的天也无情地塌了下来。就在当天夜里,董贤与妻子选择了自杀,他们这么做,或许是不想死于他人之手,保持所谓的尊严;或许是去追赶刚刚驾鹤西去的哀帝,希望在天堂共享曾经有过的人世间的快乐。但是,对于董贤这样的人来说,入土为安是一个奢望。王莽怀疑他诈死,于是便找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命人将棺椁抬到监狱中,开棺检验。董贤的遗体被扒光了衣服,饱受凌辱。最后,在王莽满意的笑容映衬下,这位不久前还是位极人臣、“与天平齐”的汉代第一男宠被草草地掩埋在狱中,终不能与他的“天子情人”厮守一处。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董贤的家人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却被贬斥到了遥远、荒凉的南海地区;那些因为亲近、谄媚董贤而得到官职的人也被悉数罢免。董贤的府邸被查抄后,其家产被拍卖所得钱财竟然达到43亿,长安城中有不少平民去董氏府邸“哭奠”,实际上是趁乱盗窃财物……
对于像董贤这样靠“色”获取高官厚禄的大臣,东汉著名史家班固在《汉书》中把其列入《佞幸传》,并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进不由道,位过其任,莫能有终,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这句话的现实意义还是让读者们去细细品味吧。
关键字: 内容标签:自己的,想让,之爱,同性,皇帝,爱人,断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