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4月,九车间的情况被上海市领导马天水发现了,马虽是“文革”前的老干部,但一直和王洪文等人保持密切关系。他说:“我们发现太晚了。”觉得可以把九车间树立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典型。沈德出还记得,九车间的人被要求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报告,到市委去参加试讲,但是总是被退回来。说不要强调怎么灵活地避开停电,明确说要强调“批邓”——“我们车间人傻掉了,只能说自己觉悟不够。”
市委亲自出马,九车间本来组织的“抓革命促生产大会”,被改成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会,结果电影厂、报社、电台、电视台都来了,从4月到7月,这里来了700多个单位参观。一直宣传这里是“与邓小平对着干的典型”。
沈德出在一次小会上说,讲讲克服困难搞生产就够了,拔太高了不好吧?没想到被人汇报上去,结果厂“革命委员会”找他谈话,让他进学习班。“不许家里人看我,只许他们一天送两顿饭。好在我根正苗红,最后说我是思想落后,把我放了。”放出来后他才知道,九车间已经成了全国闻名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典型,7月份的全国计划工作会上,上海向国务院和李先念等人开炮,27炮中,有两炮是关于九车间的。“当时大家就很震惊,觉得很荒谬,那时候已经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大家早已经没有政治激情了,没有人觉得这值得骄傲,只是不敢表露。”果然没等三个月,“四人帮”就被粉碎了。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件事,是恢复生产仿造英国的小轮车,“文革”时期这种车停产了,因为被人说成是“阿飞车”,而凤凰的商标也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文革”中有几年,凤凰商标被说成是反动图案,不少人为了防止自己的商标被撬掉,用红布包着自己的自行车。
票证控制下的生活
“其实那时候我很难弄到自行车票。”在车间工作的沈德出说。当时自行车票控制极其严格,真正的掌握者是各商业局和供销社的人,自行车厂只有特殊部门工作的人,例如后勤部门,才能拿到自行车票。
钱菊英的父亲当时是上海自行车厂的食堂采购员,她还记得父亲有天回家的得意状态:“领导把他叫去,说现在菜场的肉和鱼都要凭票供应,很难保证买到,所以厂‘革委会’决定每月给他一到两张自行车票,专门用来与菜场领导保持友好关系,解决厂里职工的伙食问题。”父亲回家后就把自行车票郑重其事地保存在五斗橱的玻璃板下面,不许孩子去摸,她记得那是上海第六百货的自行车票,上面印着一个月的期限,“每券一辆,过期作废”。
当时肉票和鱼票都是随购粮本统一领取,但是豆制品票和蛋票等是菜场颁发的,钱的父亲采用“以票换票”的方式,不仅给食堂办了大量货,她们家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了”。连邻居都跟着沾光。“人人对我爸爸都是笑脸相迎。”
当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有所谓的“三大件”之称,是每个准备结婚的家庭的必备之物,一般的分配方式是这样的,由商业部门统一分发给各个单位,各个单位再把手中的几张轮流发放给自己的职工。“一个1000人的大厂每个月也就三四张,大家轮流来,后来就有些人采用交换或者购买的方式弄票了。”自行车票和手表票最值钱,一张手表票可以换取10斤鸡蛋和若干斤粮票。上海市的票证收藏家邵根才觉得这真是怪事:按照道理来说毫无价值的票证(买东西还要出钱,票证只是购买凭证),却获得了很高的价值,当时另一种抢手货是全国粮票,因为全国粮票中含有一定量的油,所以也是大家拼命换取的目标。
父亲江苏老家的亲戚也跟踪而来,当时父亲已经积攒了几张票了,老家的亲戚知道父亲“发达”了,委托父亲的叔叔前来办事,托父亲购买自行车。叔叔给父亲带来了几只鸡和很多土产,说这是老家亲戚们集体托他带来的,父亲则为叔叔准备了两张票。
之后乡下亲戚常常来走动,也有人和父亲说,乡下亲戚在投机倒把,把上海自行车弄回去,每辆至少加50元再卖出去,但是父亲不听,他很享受那种受到尊敬的感觉。她还记得9月份毛泽东逝世的时候,父亲的叔叔一边哭着一边把新自行车运输回乡的场景。“印象特别深,他哭得直不起腰,但是还不忘记很细心地把自行车包裹好。”
上海市民邵根才从60年代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收藏票证,他的几套票证都被上海市档案馆收藏展览,比如从1960年到2005年的电费单,1959年到1990年的购粮本等。他还收藏有1963年的华侨特供的“0.1块肥皂票”、“3钱鱼票”,“五分油票”,他笑着说:“大概是切成鱼片买,否则无法想象3钱鱼怎么购买。”五分油则是半钱,应该是用筷子头蘸的方式来卖油的。最奇怪的是西安市的购物券,计量单位是“一点”,什么算一点?即使是收藏专家,他也无法解释所有的票证用法。
邵根才所拥有的1976年票证是这样的,最重要的还是购粮本,当时粮食控制极其严格,每过一段时间就根据家庭人口变化发放新的购粮本,而且上面购买的地点都有详细规定,“不能到另外的粮店购买”。控制粮食流通就相应控制了人口流动,因为粮票的发放是要和购粮本结合起来的,所以去哪里领取多少粮票都有详细记录。农村人口根本不可能到城市来,就是复员军人在转业期间,也要拿专门的转移证明,上面写着以往的粮票领到哪一天,“地方可以酌情减少粮食供应”。因为部队粮食定量高,每月45斤。转移证明上的标语是:“不吃老本,再立新功。”
葛剑雄那时候经常出差,他还记得当时控制各种票证的严格,“要出差的时候,就拿着单位介绍信,把家里的粮票换成全国粮票,而且换的时候要交油票,因为全国粮票里面含有油票”。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迷梦,低级,全民,真相,公平,稳定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市委亲自出马,九车间本来组织的“抓革命促生产大会”,被改成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会,结果电影厂、报社、电台、电视台都来了,从4月到7月,这里来了700多个单位参观。一直宣传这里是“与邓小平对着干的典型”。
沈德出在一次小会上说,讲讲克服困难搞生产就够了,拔太高了不好吧?没想到被人汇报上去,结果厂“革命委员会”找他谈话,让他进学习班。“不许家里人看我,只许他们一天送两顿饭。好在我根正苗红,最后说我是思想落后,把我放了。”放出来后他才知道,九车间已经成了全国闻名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典型,7月份的全国计划工作会上,上海向国务院和李先念等人开炮,27炮中,有两炮是关于九车间的。“当时大家就很震惊,觉得很荒谬,那时候已经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大家早已经没有政治激情了,没有人觉得这值得骄傲,只是不敢表露。”果然没等三个月,“四人帮”就被粉碎了。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件事,是恢复生产仿造英国的小轮车,“文革”时期这种车停产了,因为被人说成是“阿飞车”,而凤凰的商标也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文革”中有几年,凤凰商标被说成是反动图案,不少人为了防止自己的商标被撬掉,用红布包着自己的自行车。
票证控制下的生活
“其实那时候我很难弄到自行车票。”在车间工作的沈德出说。当时自行车票控制极其严格,真正的掌握者是各商业局和供销社的人,自行车厂只有特殊部门工作的人,例如后勤部门,才能拿到自行车票。
钱菊英的父亲当时是上海自行车厂的食堂采购员,她还记得父亲有天回家的得意状态:“领导把他叫去,说现在菜场的肉和鱼都要凭票供应,很难保证买到,所以厂‘革委会’决定每月给他一到两张自行车票,专门用来与菜场领导保持友好关系,解决厂里职工的伙食问题。”父亲回家后就把自行车票郑重其事地保存在五斗橱的玻璃板下面,不许孩子去摸,她记得那是上海第六百货的自行车票,上面印着一个月的期限,“每券一辆,过期作废”。
当时肉票和鱼票都是随购粮本统一领取,但是豆制品票和蛋票等是菜场颁发的,钱的父亲采用“以票换票”的方式,不仅给食堂办了大量货,她们家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了”。连邻居都跟着沾光。“人人对我爸爸都是笑脸相迎。”
当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有所谓的“三大件”之称,是每个准备结婚的家庭的必备之物,一般的分配方式是这样的,由商业部门统一分发给各个单位,各个单位再把手中的几张轮流发放给自己的职工。“一个1000人的大厂每个月也就三四张,大家轮流来,后来就有些人采用交换或者购买的方式弄票了。”自行车票和手表票最值钱,一张手表票可以换取10斤鸡蛋和若干斤粮票。上海市的票证收藏家邵根才觉得这真是怪事:按照道理来说毫无价值的票证(买东西还要出钱,票证只是购买凭证),却获得了很高的价值,当时另一种抢手货是全国粮票,因为全国粮票中含有一定量的油,所以也是大家拼命换取的目标。
父亲江苏老家的亲戚也跟踪而来,当时父亲已经积攒了几张票了,老家的亲戚知道父亲“发达”了,委托父亲的叔叔前来办事,托父亲购买自行车。叔叔给父亲带来了几只鸡和很多土产,说这是老家亲戚们集体托他带来的,父亲则为叔叔准备了两张票。
之后乡下亲戚常常来走动,也有人和父亲说,乡下亲戚在投机倒把,把上海自行车弄回去,每辆至少加50元再卖出去,但是父亲不听,他很享受那种受到尊敬的感觉。她还记得9月份毛泽东逝世的时候,父亲的叔叔一边哭着一边把新自行车运输回乡的场景。“印象特别深,他哭得直不起腰,但是还不忘记很细心地把自行车包裹好。”
上海市民邵根才从60年代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收藏票证,他的几套票证都被上海市档案馆收藏展览,比如从1960年到2005年的电费单,1959年到1990年的购粮本等。他还收藏有1963年的华侨特供的“0.1块肥皂票”、“3钱鱼票”,“五分油票”,他笑着说:“大概是切成鱼片买,否则无法想象3钱鱼怎么购买。”五分油则是半钱,应该是用筷子头蘸的方式来卖油的。最奇怪的是西安市的购物券,计量单位是“一点”,什么算一点?即使是收藏专家,他也无法解释所有的票证用法。
邵根才所拥有的1976年票证是这样的,最重要的还是购粮本,当时粮食控制极其严格,每过一段时间就根据家庭人口变化发放新的购粮本,而且上面购买的地点都有详细规定,“不能到另外的粮店购买”。控制粮食流通就相应控制了人口流动,因为粮票的发放是要和购粮本结合起来的,所以去哪里领取多少粮票都有详细记录。农村人口根本不可能到城市来,就是复员军人在转业期间,也要拿专门的转移证明,上面写着以往的粮票领到哪一天,“地方可以酌情减少粮食供应”。因为部队粮食定量高,每月45斤。转移证明上的标语是:“不吃老本,再立新功。”
葛剑雄那时候经常出差,他还记得当时控制各种票证的严格,“要出差的时候,就拿着单位介绍信,把家里的粮票换成全国粮票,而且换的时候要交油票,因为全国粮票里面含有油票”。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迷梦,低级,全民,真相,公平,稳定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