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2年,汉口市立六小三年级的两个小女孩,一本正经地照相,只为表示友谊长存。小学毕业,两人就再也没见面了(右为聂华苓)。
三百张照片首次公开
1972年,聂华苓和丈夫出版英译毛泽东诗词,成为了第一位将毛泽东诗词推介给世界的人。而国际写作计划则是聂华苓为华人文学献出的厚礼。国际写作计划是聂华苓女士与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 Angle)于1967年创办的文学组织,前身是安格尔主持的“作家工作坊”,先后接待过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法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土耳其、波兰、阿根廷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作家。每年9月~12月,“国际写作计划”都会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这里从事写作,研讨文学问题,许多作家在此度过了令他们永生难忘的愉快时光,也是在这里,海峡两岸的作家首次实现了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对于很多中国作家来说,聂华苓在爱荷华的家成为了他们走向世界的一个港口。
在《三生影像》中,有近三百张首次公开的人物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尤其是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穿着奇大的特质皮鞋的夏衍、刚刚平反的艾青、中美建交后第一位来美国的中国作家萧乾、大声讲“我喜欢Paul”的丁玲、在监狱里理直气壮的陈映真、羞涩的王安忆、爽朗大笑的王蒙……这些照片为聂华苓传奇的一生添加了最好的注脚。
本报记者对话聂华苓——
翻译毛诗不为
政治只为乐趣
名家云集“爱荷华”
广州日报:您是将毛诗翻译为英文的第一人,当初您是怎么想起来翻译毛诗的?
聂华苓:其实,翻译毛诗我是一点政治意识也没有,翻译完全是出自一个“人”的立场,是因为毛泽东的诗写得很好,尤其是哀悼杨开慧的诗作非常好。我和Paul都是作家,我翻译出来后他一看果真很好。翻译这些毛诗其实就是我们夫妻两人的乐趣。没想到翻着翻着这事就传出去了,有出版社找上门来要给我出版。没多久,法文版也出来了。翻译毛诗,我不为钱,也不为政治,全为乐趣。
广州日报: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在您的主持下邀请了很多中国当代作家,促进了中国作家和世界的交流,能否谈谈缘起?
关键字: 内容标签:首次,译者,影像,公开,近三百,旧照,毛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