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跨栏跑、马拉松等奥运项目的起源(2)

编辑:汀滢 来源:文汇报
 

举重:大力士的运动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起源于古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埃及的举沙袋,古巴的举石,中国的举鼎、石担等运动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绘画中画有法老们举沙袋或其它重物来锻炼身体的图案,这是用举重来进行锻炼的最早记录。中国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     

    大多数情况下,举重被尊为是一项壮举,古希腊人就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一幅古希腊绘画中描绘了一名年轻人双手各举一块未经加工的石块,每个石块有他头的1.5倍大。石块慢慢变成了哑铃,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们是被去掉了击锤的铃,以使它们不会发出声。之后哑铃的形状也不断演变,直到成为现在更受人们喜爱的杠铃。     

    同体育一样,举重也被军事上用来评估士兵的身体素质。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在古代中国,士兵们通常用举起一种称作“鼎”的庞然大物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动作同今天的抓举有些类似。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英国伦敦的马戏班常有举重表演。1877年,维也纳举办了有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次举重比赛,有些比赛项目看上去十分夸张,比如说只用中指或只用牙齿和头发来举起重物,当然,也有正规的抓举和挺举的比赛。然而,随着举重的地位在法国、俄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提高,第一个举重和摔跤国家联合会在19世纪90年代初成立。     

    19世纪初,英国成立举重俱乐部。最初杠铃两端是金属球,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后来,意大利的阿蒂拉将金属球掏空,通过往球内添加铁或铅块调整重量。1910年伯格将金属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属片。1891年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了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奧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別,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在1920年的第7届奥运会上,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別,并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挺举。这为近代举重比赛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挺举5种。1928年取消单手举,保留了双手举的3种形式。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     

    奥运会比赛只计算抓举和挺举总成绩,如总成绩相同则赛前体重轻者列前,如再相同,則以赛后即称体重轻者列前。男、女举重分别于1896年和19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摔跤:由角力到角智   

    摔跤是一项世界上最古老而引人入胜的竞技项目,早在古代就产生了最简单的角力方法。从许多历史文物的考察中证实,古代的奴隶制国家就有摔跤形式的出现。在尼罗河中游,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民卡散陵墓里,墓穴中的壁画上就有射箭、投掷标枪、举重和角力的士兵,这说明角力很早以前就用于军队的训练和作战了。同时,角力又作为一种竞技游戏,供奴隶主阶级观赏娱乐。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在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上,角力就是其中的一项竞赛。     

    在古代奥运会中断1500年后,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兴起,摔跤也随即找回了在奥运会中的位置。组织者在寻找与古代奥运会的直接联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选中了摔跤运动,因为它曾在古代风靡世界大多数地方,从希腊、亚述、巴比伦到印度、中国和日本,所以他们原封不动地模仿古希腊和古罗马摔跤手的遗风,重现了“古典式摔跤”。     

    在古典式摔跤比赛中,摔跤选手只能用双臂和上半身去攻击对手,也只能扭抱对手的这些部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古典式摔跤是一项不错的运动。但同时另一种更加自由的摔跤形式风靡了整个英国和美国。这种自由式摔跤被称为“想抓哪就抓哪”的运动,而且在这两个国家里成为了人们在市集和节日里常见的节目,甚至成为流行的娱乐职业。     

    古典式摔跤 又称古典式角力。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盛行摔跤。后国际奥委会认为法国摔跤就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摔跤,故将法国摔跤命名为希腊罗马式摔跤。比赛时不许抓衣服、不准用手和腿进攻对方的下肢,只许用手臂抱头,颈、躯干和上肢,将对方摔倒后使其双肩触及垫子者为胜,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出现这种情况,則按两个回合中得分的多少判定名次。     

    自由式摔跤 又称自由式角力.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美国家。比赛时可以手足并用,可以抱头、颈、躯干、上下肢、缠腿、勾足、挑腿等,但不许抓衣服,不许使用反关节和窒息动作。将对手摔倒后使其双肩触及垫子者为胜,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出现这种情况,则按两个回合中得分的多少判定名次。     

  冷兵器时代的贵族运动     

    从古代战争中演变而来的击剑运动是历届现代奧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享此殊荣的只有4个比赛项目。击剑又是第一项允许专业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比赛项目。在1896和1900年的奥运会上,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为专业击剑“大师”们专门设置了比赛项目。     

    古老的击剑比赛最早见于埃及卢克索附近马迪纳特·哈布神庙内的一件浮雕,该神庙为公元前1190年前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所建。古罗马角斗士你死我活的格斗,在血与汗的飞溅中只是要取悦奴隶主。现代击剑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那时剑是贵族、骑士随身必备的武器,剑也从笨重变得轻灵。为了提高剑术,欧洲各国还出现许多传授击剑术的行会和学校。14世纪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一个令人炫目的骑士阶层,他们以精湛的剑术纵横天下,博得了广泛的美誉。此后各国贵族纷纷效仿,一时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以致于发展到贵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拔剑相向,一剑定生死。     

    1643年前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当时法国的击剑服装和器具做了统一的规定,并将巴黎资格最老的6名剑术师封为世袭贵族,由此开法国剑术流派之先河,击剑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初具雏形。     

    现代击剑的祖先与我国古代的剑大同小异,但已经演变为一种高尚运动,其所用的剑是不开刃的。剑身用特別的弹簧钢材料制成,剑条可以连续弯曲一万次以上。运动员身穿内有护具的白色击剑服,头戴护面,手戴皮手套,避免受伤。     

    现代击剑分花剑、重剑和佩剑三个剑种,花剑最初用于战斗训练,又称轻剑,只准刺,不得劈打。有效部位为躯干。1955年起使用也为裁判器。     

    重剑出现于19世纪中叶,起初主要用于格斗,同样只准刺,不得劈打。有效部位为全身,手臂、腿、脚趾主要攻击目标。1931年起使用电动裁判器。     

    佩剑系意大利人拉达那利于19世纪末从匈牙利骑兵使用的一种弯曲佩剑发展而来,可以劈刺。有效部位为腰带以上的上肢、头部、颈部和躯干。1989年起使用电动裁判器。     

    射击:天人合一     

    射击运动起源于军事和狩猎活动,是集天赋、技术、心理、枪弹、环境等主客观因素于一身的一项竞技项目。早在15世纪,瑞士就举办过火绳枪击比赛,到了19世纪,后膛填子弹的步枪的发明则把射击运动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射击比赛主要分成手枪、气枪、飞碟和移动靶比赛四大项。1896年首届奥运会只有三个射击项目,但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射击已经增加到了17个项目。     

    手枪项目分为慢射、速射两类。慢射一般是60发子弹,射击距离50米,靶的10环直径较小,在以小时计算的规定时间内将60发子弹射完,以环数多少排名次。这个项目是手枪项目中射击距离最远、要求精度最高的项目,也是难度较大的项目。速射距离一般25米,60发子弹,每5发子弹一组,每组射击时间分別为8秒、6秒和4秒。速射靶由电子遥控。     

    气枪射击项目比较多,有多种距离和卧姿、立姿、跪姿等三种射击姿势。步枪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射击时间长、速度慢、精度高,要打好几个小时,人们称它为“射击马拉松”。     

    飞碟项目始于18世纪末的英国,也叫泥鸽射击,早期就是以活鸽子作为射击目标的。后来以泥制鸽代替活鸽,现用沥青、石膏等材料混合压制而成的碟状物,故称飞碟。比赛时,抛靶机按固定方向抛靶,射手依次在不同位置射击,以击碎碟靶为命中,命中多者为胜。     

    移动靶比赛以小口径步枪立姿向距离10米的移动靶射击。移动靶多为跑动的猪靶,故又称跑猪靶。早期移动靶安裝在滑车上,靠人工带动后的惯性前移,现多为电子操纵,仅设男子项目。(《提前看奥运》 西门文化 编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关键字: 内容标签:跨栏,马拉松,起源,奥运,项目
下一篇:解密:宋美龄“用牛奶洗澡”传闻的来龙去脉(1)||上一篇:跨栏跑、马拉松等奥运项目的起源(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