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解密档案:周恩来总理的“烤鸭外交”(2)

编辑:汀滢 来源:中青在线
 
周总理生前27次以烤鸭飨外国宾朋
据全聚德统计,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先后27次到全聚德宴请外宾。总理第一次到全聚德是出席由彭真市长宴请以威廉·西罗基总理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的便宴。1957年3月27日晚8时,周恩来总理准时来到了前门的全聚德。当时,全聚德还是早年的布局,楼上14间雅座,每间雅座9平方米,只能摆放一张大圆桌,显得很拥挤。
据全聚德的工作人员回忆,每次宴请,周恩来总理都要向外宾们介绍全聚德烤鸭和制作烤鸭的厨师。当看见厨师用娴熟的刀法快速地削下一片片鸭肉,转瞬间整只鸭子只剩下一个骨架时,外宾们无不发出阵阵赞叹声。客人还应邀参观店面后面的加工现场,看到一个炉头通红的砖砌烤炉,挂着正在烤的鸭子,厨师手拿铁叉,间歇地用叉子把悬挂着的鸭子轮流转换位置或方向。实情实景,使外宾对中国精妙的饮食文化有了真切的体会。客人们往往会问起“全聚德”字号是什么意思,周总理便告诉他们,“全即全而无缺,聚为聚而不散,德指仁德至上”,这是至今为止对“全聚德”三字最为经典的解释。席间,周总理还会向外宾们介绍全聚德在新旧时期的发展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享誉中外。在旧社会,全聚德深受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之苦,几乎濒临绝境;新中国,党和政府惠予扶持而获得新生。通过总理的介绍,来宾们在吃烤鸭的同时,很自然地对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了感性认识。
“全聚德”原名叫“德聚全”,是一位山西人在北平前门外肉市胡同开的一家干鲜果品店,由于生意不好,最终倒闭。清同治三年(1864年),以经营生鸡生鸭生意的河北冀县人杨全仁买下此店铺,开始经营烤鸭。杨全仁改店铺名为“全聚德”,并请秀才钱子龙书写了牌匾。“全”正含着他的名字,“聚德”取“聚拢德行”之意。有意思的是,牌匾上的“德”字故意少写了一横。原来那时杨全仁杨掌柜已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人。“德”字为15划,少一划,暗含着14人要同心协力,重视商德;另一层意思是告诫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解放后,全聚德进行了公私合营,老店迸发了新的活力。经过大家细致研究,用鸭子通身的材料,做成整桌筵席,定名为“全鸭席”,以突出全聚德烤鸭店的特色。“全鸭席”菜肴的配制,大致是以两只烤鸭作为主要菜品,另外佐以卤什件、白糟鸭片、拌鸭掌、酱鸭膀等四道凉菜;油爆鸭心(或火燎鸭心)、烩四宝、炸鸭肝、炒鸭肠等四道炒菜,最后一道是鸭架汤。
胡志明想吃北京鸭 卓别林不吃美国鸭
有两件关于烤鸭的小事,更是生动地体现出周恩来总理对努力维护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同国际友人友好交往的高度重视。
据前外交官李家忠(时任驻越南大使王幼平的翻译)回忆,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的病情逐渐加重,中共中央派出医疗组前往河内救治。1969年初,胡志明主席的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医疗组回国休假。周恩来总理详细听取了医疗组关于治疗情况的汇报,当得知胡志明主席想吃北京烤鸭时,当即指示:一只烤鸭不够,要送两只。烤制烤鸭这件事在北京办起来很简单,但在炎热的夏季把烤好的鸭子送到河内,则有相当的难度。为此,周总理亲自把外贸部副部长李强找来,研究解决方法。在有关专家的努力下,成功地解决了冷冻保鲜问题,将烤鸭运到了河内。胡志明主席的秘书武期至今还珍藏着当年盛甜面酱的陶瓷小罐,作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另一件事发生在日内瓦。1954年国际联盟会议召开,4月24日,周恩来率领代表团经柏林抵达日内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当时在日内瓦召开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国际会议,如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世界电讯组织理事会、世界劳工局会议等。中国代表团除了参加日内瓦会议外还利用一切机会与各界人士,特别是著名人士积极交往,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外交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在瑞士定居的喜剧大师查尔斯·卓别林。
卓别林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自不必说,作为国际和平人士,他在1953年刚刚获得国际和平奖金,声望和影响正旺。6月3日,在卓别林住地举行颁发和平奖金仪式,当时有几名中国记者到场采访。卓别林对中国记者的到来非常高兴,说很想看中国电影,特别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当得知卓别林的上述想法之后,周恩来总理特意派外交部交际处王倬如处长与卓别林取得联系。考虑到卓别林艺术大师的身份,以及他对中国电影和艺术的浓厚兴趣,代表团给他安排了一个电影专场,放映了中国电影舞台艺术片《梁祝哀史》(即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看完影片后,卓别林表示非常感谢,夸奖主演范瑞娟的表演十分出色,还说自己对中国唱片和茅台酒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事物很感兴趣,并当即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表示,很希望能有机会见见周总理。
为了进一步增进了解和友谊,也为了满足卓别林的迫切愿望,7月18日晚上,周恩来总理特意在花山别墅宴请卓别林和夫人,王炳南等作陪。当时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正在捷克参加一个电影节活动,周恩来总理特意让王炳南给我驻捷克使馆发电报,将范瑞娟请来参加活动。周恩来总理的细致安排令卓别林非常感动。
在宴会上,卓别林品尝到了特地为他准备的茅台酒和北京烤鸭。当招待员把烤鸭端上来的时候,卓别林说:“我这个人对鸭有特殊的感情,我所塑造的流浪汉夏洛尔,他走路时令人捧腹的姿态,就是从鸭子走路的姿态中得到的启发。为了感谢鸭子,我从此就不吃鸭肉了。不过,这次是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子。”卓别林幽默的表述让大家感到非常愉快。周恩来对卓别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为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的伟大战士,是维护人类和平、友爱、文化进步的坚强卫士。并表示,从卓别林拍的电影和塑造的众多角色中,深深感受到了他呼吁人类友爱、世界和平的声音。听了周恩来的话,卓别林非常感动,他也对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周恩来的卓越才能表示衷心的钦佩。
周恩来总理曾指出,“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是我们外交的两翼”。著名的“乒乓外交”就是通过体育交流促进国家关系解冻的一个范例。此外,被人们称道的还有“熊猫外交”、“茅台外交”的说法,但笔者认为,这些“某某外交”是“文化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多渠道、多领域的交往,同世界各地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争取做到“朋友遍天下”是周恩来总理一贯追求的目标。
摘自《档案春秋》唐军/文 来源《青年时讯》


关键字: 内容标签:烤鸭,解密,外交,周恩来总理,档案
下一篇:人类4万年穿鞋史:光脚比穿鞋更健康?(2)||上一篇:回望戊戌变法110年:康有为的作用有那么大吗?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