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现在有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聂荣臻的回忆?
聂荣臻的女儿聂力说,关于林彪的问题,是聂荣臻写回忆录时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他和林彪前后共事达五六年之久,应该说是比较了解他的”。聂力坦言:“父亲在写回忆录时,如何写林彪,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林彪属于历史上必须否定的人物,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也有长处,首先他有很多战功,也是个有本事的人”,“每到关键时候,毛泽东就会想到林彪。”据聂力介绍,“面对复杂的林彪,面对复杂的历史”,对于回忆录的写作,聂帅“定下的指导思想是:林彪的长处糅合在历史进程中,分散开来写,免得写集中了,有‘歌颂’他之嫌,他的短处、错误一小部分也是分开来写,大部分集中来写。这就有了成书后的一节:关于林彪的几个问题”。尽管聂帅在如何写林彪这个问题上花费了相当的心思,回忆录出版后,仍有些读者给他写信,说聂帅没有实事求是,林彪出事了,你就把林彪说成一无是处,林彪坏,是后来坏。聂力分析:“也许,林彪的几个问题也糅合在历史进程当中来写就好了,集中起来写,似乎给人一个印象:聂帅不实事求是,光说林彪的坏话。”[19]
那么,排除记忆方面的因素,聂荣臻关于林彪问题的回忆是不是都实事求是了呢?聂力说:“那是八十年代初,政治上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能够写到这个份上,也有读者说,已经比较实事求是了。”[20]聂力借读者之口,也没有把话说满。就林彪托词有病一事,聂帅在回忆录中感叹道:“奇怪得很,过去我们在一起共事,还没有看到他怕死到这个程度。”[21]可见,他的回忆不是随意的。聂帅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参与了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轮换等工作。就此而言,他的回忆应该是比较权威可靠的。然而,究竟当时他所了解的情况就是如此,还是另有原因,如为了与某些说法统一口径才这样写的,现在还难以推测。
其实,许多回忆并不可靠,特别是时间比较久远的一些回忆。比如,林彪当时因病去了苏联疗养,这没见到什么争议,但他是什么时候去的?说法就五花八门了。归纳起来,一种可称为“之前说”,即是在1950年10月8日周恩来秘密访苏之前;一种可称为“同行说”,即是与周恩来一同去的。楚成瑞回忆,林彪去苏联治病和疗养是1950年9月,1951年10月回国[22]。据林伯渠的女儿林利回忆,林彪去苏联疗养的时间比这还早。1951年5月初,林利作为翻译陪王稼祥去见斯大林,当时她亲闻斯大林对王稼祥谈及林彪在苏联治病的情况,说“医生反映,林彪似无必要继续治疗。”作为背景,林利在回忆录中介绍:“约一年前,即1950年上半年,林彪偕妻子儿女来苏联治病。听说,他在苏治病期间根本不听医生的话,自己整天翻阅一本从国内带去的医书,自行其事地吃药。苏联医生大概觉得很为难,便向上面反映了。”[23]林利关于林彪赴苏治病的时间只能作为一种说法,可信的程度不好说,因为她与其人其事毕竟没有密切的关系。当年作为翻译随周恩来一起赴苏的师哲的回忆应该更可信一些。据师哲回忆,1950年10月8日周恩来秘密访苏时,“因紧急而又机密的关系,总理只带了我和机要秘书康一民同志。那时林彪正在莫斯科养病”。我们“到达莫斯科后,总理立即同林彪取得了联系。”[24]按这一回忆,周恩来一行共3人,林彪又不是一般人物,正常情况下他是不应该记错的。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洪学智在回忆录中的一段记述也能印证“之前说”。据洪学智回忆,彭德怀当时向他们介绍的情况是,他是10月4日上午被北京突然派来的飞机接走的,下午4点多钟到中南海,参加政治局正在进行的讨论援助朝鲜出兵的会议。第二天,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并决定他去朝鲜。彭总转述毛泽东对他讲的话说,“主席讲:‘原来是想让林彪去的,他对4野部队熟悉,可是他说病了,去苏联治病去了,所以想让你去。’”[25]如果这一记述特别是对毛泽东讲话的记述基本准确,则在周恩来赴苏之前林彪已经在那里疗养是没有问题的。但据康一民回忆,随同周恩来去苏联的“有林彪、叶群、作为翻译的师哲同志和作为机要秘书的我”[26]。两个当事人偏偏推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根据档案材料记载,10月5日林彪在京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7]。这说明,楚成瑞、师哲等人的回忆并不准确。那么,聂荣臻的回忆会不会也不准确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钩沉,装病,抗美援朝,史海,林彪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