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群策群力推精品
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毛主席和周总理观看演出,对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们鼓舞极大。但是,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决心把《江姐》排演得更好,做到听赞美更能听批评建议,重演出更重修改提高。
《江姐》公演之后,我们文工团领导特地组织了一个十几人的简报组,采取不同方式,听取各种不同反映。演出时,他们分散在观众席里,听取观众反映;散场时,他们夹在人流里,同观众一道往外走,听议论,有时甚至与观众一起上公共汽车,跟到家门口。每次演出散场后,剧组演职人员都连夜整理出收集到的观众意见,然后逐条研究,能改的第二天就改。刘亚楼特别规定,这要成为以后演出中的一条制度,长期坚持。空政文工团对《江姐》演出中的批评意见,努力做到事不过夜,认真修改,不断提高。
《江姐》的剧本出来以后,刘亚楼一再强调文章不厌千回改,艺术就是要精益求精。例如,第一场兰洪顺有两句唱词:“粉身碎骨不退后,誓把敌人全杀光。”刘亚楼司令员指出,“不要‘全杀光’,全杀光不好,要改成‘消灭光’。”文工团按此,在唱词上改为:“粉身碎骨不退后,誓把敌人消灭光。”刘亚楼留苏期间,看过《天鹅湖》、《卡门》等名剧,对西洋歌剧的套路颇为了解,也懂得民族唱法,所以他在《江姐》排练中提出了不少意见,非常有见地,而且经常能说到点子上。对此,剧组人员都服他。
《江姐》的修改不知有多少次了,连阎肃都认为差不多可以了,可有一天,刘亚楼对他说,人家歌剧都有主题歌,《江姐》也要想办法写一个主题歌加进去。按照刘亚楼的意见,阎肃写了一段歌词:“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看后不满意,认为这不太适合江姐这个人物角色,剧组上下也都跟着摇头。阎肃写了数稿,都未能通过。苦思冥想之后,他从衣兜里掏出一页稿纸,向司令员报告:上海音乐学院有位教授叫我写个关于梅花的歌词,我取名叫《红梅赞》,离《江姐》怕是远了点,您看能不能当主题歌?刘亚楼要阎肃念来听听,阎肃便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来:“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听完,刘亚楼当即定下了《红梅赞》这首主题歌。
罗瑞卿副总理看了《江姐》之后,对《绣红旗》唱词提出修改意见:“热泪随着针线走,说不出是悲还是喜?”改为:“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创作组同志对这句歌词做了修改。改后,在歌词方面不但押韵上口,而且是更显文采。《江姐》的编剧阎肃对此都直叫绝。文工团政委曾主张去掉绣红旗一场,说悲悲切切,没什么意思。阎肃坚持,我支持阎肃,最后还是保留了绣红旗一场,至今绣红旗一场还在传唱。
《江姐》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剧本在反复修改不断打磨中日趋完美,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
时移势易。从1963年批判戏曲《李慧娘》开始,一场文艺界的批判风暴慢慢袭来,《江姐》也劫运难逃。《江姐》和当时很多优秀文艺作品一样,在经历了初演的辉煌后,面临被迫停演的命运。江青当时正在搞戏剧革命,舞台上的各种戏曲形式都要为样板戏让路,《江姐》也不例外。最初,我们也进行过抗争,并没有马上停止,仍在武汉继续公演,并准备上郑州、再去西安。这并不全是文工团敢“公然作对”,而是空军司令刘亚楼不让停演,他不服从江青的指挥,因为他了解观众的渴望,并一向重视文艺工作,始终把文艺工作队伍作为空军的一支部队来使用,我记得他曾说过:我一手抓文,一手抓武,每年能打下一架高空敌机,演出一台好戏,我的日子就好过一点了。后来,刘亚楼病重,吴法宪背着他将公演改为内部演出,公演几场就封箱了,而这一封就是13年。(刘敬贤 作者单位:空政文工团 北京 10000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公演,突袭,总理,创作,主席,回忆,观看,江姐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毛主席和周总理观看演出,对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们鼓舞极大。但是,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决心把《江姐》排演得更好,做到听赞美更能听批评建议,重演出更重修改提高。
《江姐》公演之后,我们文工团领导特地组织了一个十几人的简报组,采取不同方式,听取各种不同反映。演出时,他们分散在观众席里,听取观众反映;散场时,他们夹在人流里,同观众一道往外走,听议论,有时甚至与观众一起上公共汽车,跟到家门口。每次演出散场后,剧组演职人员都连夜整理出收集到的观众意见,然后逐条研究,能改的第二天就改。刘亚楼特别规定,这要成为以后演出中的一条制度,长期坚持。空政文工团对《江姐》演出中的批评意见,努力做到事不过夜,认真修改,不断提高。
《江姐》的剧本出来以后,刘亚楼一再强调文章不厌千回改,艺术就是要精益求精。例如,第一场兰洪顺有两句唱词:“粉身碎骨不退后,誓把敌人全杀光。”刘亚楼司令员指出,“不要‘全杀光’,全杀光不好,要改成‘消灭光’。”文工团按此,在唱词上改为:“粉身碎骨不退后,誓把敌人消灭光。”刘亚楼留苏期间,看过《天鹅湖》、《卡门》等名剧,对西洋歌剧的套路颇为了解,也懂得民族唱法,所以他在《江姐》排练中提出了不少意见,非常有见地,而且经常能说到点子上。对此,剧组人员都服他。
《江姐》的修改不知有多少次了,连阎肃都认为差不多可以了,可有一天,刘亚楼对他说,人家歌剧都有主题歌,《江姐》也要想办法写一个主题歌加进去。按照刘亚楼的意见,阎肃写了一段歌词:“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看后不满意,认为这不太适合江姐这个人物角色,剧组上下也都跟着摇头。阎肃写了数稿,都未能通过。苦思冥想之后,他从衣兜里掏出一页稿纸,向司令员报告:上海音乐学院有位教授叫我写个关于梅花的歌词,我取名叫《红梅赞》,离《江姐》怕是远了点,您看能不能当主题歌?刘亚楼要阎肃念来听听,阎肃便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来:“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听完,刘亚楼当即定下了《红梅赞》这首主题歌。
罗瑞卿副总理看了《江姐》之后,对《绣红旗》唱词提出修改意见:“热泪随着针线走,说不出是悲还是喜?”改为:“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创作组同志对这句歌词做了修改。改后,在歌词方面不但押韵上口,而且是更显文采。《江姐》的编剧阎肃对此都直叫绝。文工团政委曾主张去掉绣红旗一场,说悲悲切切,没什么意思。阎肃坚持,我支持阎肃,最后还是保留了绣红旗一场,至今绣红旗一场还在传唱。
《江姐》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剧本在反复修改不断打磨中日趋完美,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
时移势易。从1963年批判戏曲《李慧娘》开始,一场文艺界的批判风暴慢慢袭来,《江姐》也劫运难逃。《江姐》和当时很多优秀文艺作品一样,在经历了初演的辉煌后,面临被迫停演的命运。江青当时正在搞戏剧革命,舞台上的各种戏曲形式都要为样板戏让路,《江姐》也不例外。最初,我们也进行过抗争,并没有马上停止,仍在武汉继续公演,并准备上郑州、再去西安。这并不全是文工团敢“公然作对”,而是空军司令刘亚楼不让停演,他不服从江青的指挥,因为他了解观众的渴望,并一向重视文艺工作,始终把文艺工作队伍作为空军的一支部队来使用,我记得他曾说过:我一手抓文,一手抓武,每年能打下一架高空敌机,演出一台好戏,我的日子就好过一点了。后来,刘亚楼病重,吴法宪背着他将公演改为内部演出,公演几场就封箱了,而这一封就是13年。(刘敬贤 作者单位:空政文工团 北京 10000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公演,突袭,总理,创作,主席,回忆,观看,江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李自成吴三桂外还有"小四" 陈圆圆密会明末才子||上一篇:三年困难时期的另类景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