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揭秘历史:改革开放试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内情(3)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网
 
经济调整考验特殊政策  
    1980年冬,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接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任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他俩赴任前,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胡耀邦等先后接见他们,给予明确的支持。叶剑英亟盼家乡早日脱贫,对任、梁二人寄予厚望。邓小平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胡耀邦期望他们能审时度势,通权达变。万里说:你们要解放思想,放手把经济搞上去,闯出一条新路。你们犯了错误也不要紧,国务院负责。你们先走一步,犯错误对全国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可以吸取教训。    
    1980年12月,广东、福建两省的特殊政策很快遇到了新情况:中央确定对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李先念等讲话,都没有涉及两省执行调整方针可不可以“特殊”。显然,如何协调集中统一与两省特殊政策的关系,成了一个问题。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任仲夷不得不为特区政策辩护。邓小平支持了任仲夷。他在闭幕会上讲话表态:“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几个经济特区的决定,要继续实行下去。但步骤和办法要服从于调整,步子可以走慢一点。”12月24日,胡耀邦主持召开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措施座谈会。座谈会期间,邓小平、陈云都表示支持两省及特区工作。    
    1981年5月27日至6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会议由谷牧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的任仲夷、福建的项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特区的负责干部,还邀请钱俊瑞、许涤新、薛暮桥、古念良等多位经济学家与会。在这次会议上,广东和福建共同呼吁中央进一步放手。在6月11日下午的会上,项南发言说:目前福建对华侨和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不如广东,更不如香港、澳门。因此,福建应该采取比广东和港澳更加优惠、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只要中央给了权,我们就可以通过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搞到钱,解决资金短缺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大问题。任仲夷和项南共同提出:能不能定出几条杠杠,第一,不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坚决完成中央规定的任务;第四,不做特殊党员;第五,执行统一对外政策。    
    这次会议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统一认识,一个是明确政策。从会议形成的纪要看,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    
    会议的另一项议程,就是提出经济特区建设的10项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有4条:一、明确四个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二、进一步明确在特区内实行与内地不同的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三、给予来特区投资的外商比内地更优惠的待遇。四、国家承诺以更大的力度支持特区建设,包括特区建设所需的资金,由国家给予财政和信贷支持;允许特区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作贷款……    
    7月1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上述各项政策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在批转文件的通知中指出,两省和经济特区创造经验,“不仅对两省经济的繁荣,而且对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授权两省和经济特区,“凡是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两省和全国的经济调整和发展有利的事,就要大胆放手去干”。这次会议较好地协调了中央有关部门和两省之间的关系,基本满足了广东、福建两省提出进一步松绑放权的要求,并且为举办经济特区确定了一个制度和政策框架。    
    为什么没在其他省市办特区    
    虽然有了中央的文件,但并没有消除党内的不同意见。按照传统的观念,社会主义应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计划经济。然而,经济特区却是以吸引外资为主,实行市场调节。由此产生了一个观念上的难题:“经济特区究竟姓‘社’还是姓‘资’?”    
    1981年12月22日,在中央召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陈云要求,经济特区现在第一位的任务是认真总结经验,既要看到特区的有利方面,也要估计到特区带来的副作用。当时不少省市都向中央要求试办经济特区,陈云坚决不同意。他明确指出,特区“现在只能有这几个,不能增多”。可以看出,陈云对试办特区态度比较谨慎。他不反对试办经济特区,但要求注意特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坚决不主张扩大特区的范围,特别不赞成在中国的经济心脏——江浙地区办经济特区。陈云讲这个话,打消了其他地区办特区的想法。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议论办出口特区时,还有上海崇明岛。从地理条件看,崇明岛与大陆自然隔离,最适宜于办特区,但最后确定时没有它。不过,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为80年代没有在上海设立经济特区不止一次地表示遗憾。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说:“浦东开发至少晚了五年。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2月13日,他又说:“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1992年2月17日,邓小平再次表示:“浦东开发晚了。” (萧冬连  摘自《党史博览》2008年第6期)(来源:文汇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试办,内情,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揭秘,决策,历史
下一篇:三年困难时期的另类景象(3)||上一篇:美国传教医生杜布森在广东阳江生活40多年
分享到
推荐好文